-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政府官员的名誉权保护及其限制
论文摘要
笔者认识到我国目前政府官员的名誉权与舆论监督之间存在冲突,为了公共利益和民主政治的需要,应当对政府官员的名誉权的保护做出适当的限制。
关键词:名誉权,政府官员,保护,限制,舆论监督
目 录
引 言 1
一、 舆论监督和名誉权的概念 1
(一) 舆论监督和名誉权 1
(二) 政府官员的名誉权 2
二、 政府官员名誉权纠纷的分析 2
(一) 政府官员的名誉权保护的特殊性 2
(二) 政府官员名誉权纠纷实质是公权力间冲突 3
三、 限制政府官员名誉权的原因 3
(一) 限制政府官员名誉权是社会主义人民民主的体现 3
(二) 限制政府官员名誉权是社会公正的要求 3
(三) 限制政府官员名誉权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 3
四、解决政府官员名誉权纠纷的途径 3
(一) 国外政府官员的名誉权的保护现状 3
(二) 我国限制政府官员名誉权的制度建设 4
五、结束语 7
参考文献 8
政府官员的名誉权保护及其限制
引 言
近几年来,发生了多起官员名誉权纠纷案件,从河南孟州书案、再到辽宁短信诽谤案,山东网上议政案,西丰案,这些特殊官告民案由于原被告双方身份的巨大反差,加之当下官民之间一定程度的紧张关系,引起社会大众和大批学者的高度关注。
我国现行法律对名誉权保护名誉权保护问题”实际恶意”公正评论无罪推定公务行为以及社会上一切行为
名誉是指人们对特定的自然人或者法人的品德、才能及其他素质构成的人格价值的社会综合评价。名誉权是指自然人和法人就其自身属性和人格价值所获得的社会评价所享有的保有和维护的人格权名誉权作为人格权的一种,为我国宪法、刑法、民法等法律所确认和保护,任何人不得非法侵犯,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第一百零一条名誉权主体自然人和法人客体是名誉利益是一种公众的社会评价基本内容是保有和维护自己的社会评价名誉具有财产性,但与财产利益相关联。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三条本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二条本法所称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官员他一个普通公民,。身份具有两重性
3、政府官员的名誉权受法律保护
拥有双重性身份的政府官员是否拥有名誉权,是否受法律保护,我认为这是毫无疑问的。首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照宪法法律的有关规定,政府官员作为我国公民享有当然的名誉权。我们认为政府官员以特定国家行政机关的名义对外行使行政职权遭受侮辱诽谤时也应当享受民法上的名誉权保护,因为政府官员首先是公民,他们的名誉对于他们与他人交往来说也是必需的,因职务行为遭受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时,他们个人利益也受到损害。
政府官员名誉权纠纷的分析
政府官员的名誉权保护的特殊性
政府官员的名誉权受法律保护,但是与一般公民的名誉权保护相比,政府官员的名誉权保护具有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名誉权保护的范围不同。普通公民名誉权与对政府官员名誉权的保护范围是不完全一致的。普通公民比起政府官员的名誉权保护范围要宽泛很多。因为政府官员分为私人身份和官员身份,在处理私人事务时当然地享有民法上的名誉权,但是当他作为官员行使公权力的时候,对其职务行为进行的批评属于公民对公共事务的评论,有些就不能提供名誉权保护。其次,名誉权保护的程度不同。现代民主法治国家都倾向于加大对普通公民名誉权的保护力度,而缩小对官员名誉权的保护。
政府官员名誉权纠纷实质是公权力间冲突
现在有那么多的政府官员名誉权官司主要是我国相关机关和人员未认识到政府官员的名誉权保护的特殊性,未认识到政府官员与普通公民的名誉权保护的区别。未认识到舆论监督权与政府官员或政府机构的名誉权之间的冲突,私权利的冲突,而公权利冲突。个人的生命、财产、自由,以及人格权、名誉权、隐私权、知识产权等私权利;媒体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政治权利公权利。发达国家官员名誉权有大量的诽谤判例,对官员维护名誉权的诉讼予以限制。1964年NewYorkTimesv.Sullivan案中”实际恶意”的审查标准得以确立,即原告公务员在诉讼中必须举证被告无中生有,故意捏造虚伪事实,或出于轻率而不知表意内容非属真实,其所提损害赔偿之请求才可能获得法院的支持。后来”实际恶意”标准和适用范围虽然多次变化,但是政府官员以诽谤罪名提起诉讼保护自己名誉权变得极为困难。
英国其诽谤法以相对严格的言论限制而闻名,它倾向于支持原告的请求,因而大大压缩了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Unit 6 Understanding ideas Longji Rice Terraces 课件-高中英语外研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VIP
- 护理学导论(高职)教学教案.docx
- 2024年部编新改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月考试题含答案(共4套).docx
- 饮用水和环境卫生公众健康宣教及风险沟通答案-2024年全国疾控系统“大学习”活动.docx VIP
- 新型冠状病毒、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全预混冻干多重荧光PCR检测试剂盒及其检测方法发明专利.pdf VIP
- 基金会捐赠协议.doc VIP
- XX市智慧安居工程(一期)报警求助综合受理指挥分系详细设计方案.doc VIP
- 《乡土中国》 第11篇 《长老统治》.ppt
- [知识]职业生涯人物访谈(教师).pdf VIP
- 第六单元整本书阅读《西游记》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