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明、清皇帝每年春都要举行一种祭祀仪式。读图,从中透析出的核心信息是(  ) A.皇室祭祀的隆重排场    B.专制君主的权威至上 C.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 D.统一国家的繁荣昌盛 2.乾隆以后,“关东每岁有商船二三千只至于上海”“载豆、麦、杂粟,一岁三运以为常”。据此,判断有误的是(  ) A.商品经济繁荣 B.长途贩运发达 C.区域经济发展   D.抑商政策改变 3.据《山东东昌府馆陶县志》载:清中叶“本邑男耕妇织,各务本业,大布(俗称粗布)一种输出境外,远销晋省。夏麦秋粮,每值丰收,水路可由卫河运至天津销售,尔时布缕粟麦鸡子等皆为输出物之大宗”。此记载反映出当地(  ) ①自然经济占主导   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对外贸易发达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4.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5.汉代冶铁技术取得重大发展。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和炼钢技术在汉初很不普及,但汉武帝后却得到迅速推广,工艺也更为成熟。其主要原因在于(  ) A.铁业官营政策的推行 B.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C.杜诗发明和推广水排 D.铁农具的广泛应用 6. “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以致“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土地兼并问题在宋代得到基本解决 B.宋代实施土地兼并解决了唐末五代农业不景气状况 C.土地兼并顺应了时代要求,带来了宋代的长治久安 D.土地兼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7.《天工开物·乃粒·稻工》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该现象(  ) ①反映了牛耕成本较高 ②反映了随着人口增长,人地矛盾突出 ③反映了小农经济具有相对稳定性 ④不利于生产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据《食货志》记载,“真宗时,张咏镇蜀。患蜀人铁钱重……设质剂之法。一交一缗,以三年一界而换之”。文中货币的主要功能是(  ) A.交易 B.汇兑 C.增值 D.储备 9.宋代瓷器创作多以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为原型,尽量避免过多的人工装饰,把“窑变”作为一种追求。当时瓷艺创作体现出的特点是(  ) A.创作随心 B.无为而治 C.崇尚自然 D.知行合一 10.《清文献通考》卷33载,(顺治四年)户部议复两广总督佟养甲疏言:“佛朗西国人寓居濠境澳(今澳门),以其携来番货与粤商互市,盖已有年。后深入省会,至于激变,遂行禁止。今督臣以通商裕国为请,然前事可鉴,应请仍照前明崇祯,十三年禁其入省之例,止令商人载货下澳留易可也。”上从之。这段记载充分说明(  ) A.明末对外封闭政策在清初得到延续 B.清朝认识到开放澳门市场可以“裕国” C.清廷中开放派的主张得到暂时推行 D.清朝前期只准许在澳门与外商贸易 11.清代广东罗定山区“凡一炉场环而居三百家,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十艘”。从材料可以得到的准确历史信息有(  ) ①罗定山区的冶铁工场规模很大 ②冶铁业发展带动人口聚居情况的出现 ③冶铁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④这是一家采用了雇工经营的新式企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右图是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但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明清工匠缺乏技术的积累 B.官府对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有严格限制 C.手工生产能确保产品质量 D.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 13.某生根据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单位:万贯),结合所学知识作出了下列四项分析,你认为合理的是(  ) 农业税 非农业税 997年 2 408.1 1 567.7 1021年 2 641.2 3 874.0 1077年 2 021.3 5 117.2 A.北宋政府推行“重商轻农”政策 B.农业税的变化反映了农民负担的减轻 C.赋税的不断增加使得北宋政府长期保持财政充裕 D.非农业税的激增既是抑商的体现,也反映了工商业的发展 14.唐代《开元占经》中

文档评论(0)

word.ppt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