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_复习题(明清).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文学史_复习题(明清)

名词解释元代:元刊全相平话五种《全相平话五种》包含《武王伐纣平话》、《七国春秋平话》、《秦并六国平话》、《前汉书平话》及《三国志平话》。每种各有上、中、下三卷,为元至治年间由建安虞氏书坊刊刻的一套讲史平话中的一部分。是当时一种独特的以真实史料与民间传说结合之后,进行演绎的故事话本,艺术形式类似后世的评书。这套话本中的语言文字、诗词及遣词造句方式等,为研究元代早期白话文提供了生动的参考。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文学史上,早期南戏《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在明代被收入《永乐大典》里,得以保存,人们统称为《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其中,《张协状元》是南宋时期温州九山书会的才人创作的,其故事则从诸宫调里移植。它是唯一完整保留下来的南曲戏文,弥足珍贵。元曲元代杂剧和散曲的合称。元曲的组成,包括两类文体(散曲和元杂剧):一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杂剧是戏曲,散曲属诗歌,体裁不同,但两者都以曲词 为主,合乐歌唱,故统称为曲。 南戏南戏是中国北宋末至元末明初,在中国南方最早兴起的汉族戏曲剧种,中国戏剧的最早成熟形式之一。南戏有又有温州杂剧﹑永嘉杂剧﹑南曲戏文等多种名称。由宋杂剧、宋词以及里巷歌谣等综合发展而成,到明代进一步发展为传奇,以后又发展为各地剧种,宋元南戏剧本今有十几种,其中以《琵琶记》最为著名,并产生深远的影响。南戏为明清以来多种地方戏的繁荣,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在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元末四大南戏元代南戏著名的作品《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被后人称为四大南戏,也叫“四大传奇”。在明清时期传演甚广,影响深远。这些剧本,明徐渭在《南词叙录》“宋元旧篇”内有著录。这些作品多出自于民间艺人之手,成就不高。明代:章回小说是在宋元讲史等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它的特色是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段落整齐,但又前后钩连,首尾相接,将全书构成统一整体.明代?章回小说在体制上得以定型的同时,在艺术表现方面也日趋成熟.以《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词话》,四大奇书为主要标志。拟话本拟话本它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指的是宋元时代产生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和《大宋宣和遗事》等作品。它们的体裁与话本相似﹐都是首尾有诗﹐中间以诗词为点缀﹐辞句多俚俗。今则多指明代文人模拟宋元话本而写的白话小说,如冯梦龙《三言》中的一部分和凌濛初的《二拍》等。八股文明代的科举制度,以八股文作为考试规定的文体。文体有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题目出自四书五经,内容以古人之语气为之,对偶工整,结构紧凑,字数有严格限制。八股文的一些表现手法及理论曾对明清两代的文学创作产生过深刻的影响。但是因其内容的刻板说教和严格的形式限制,给文学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四声猿》《四声猿》语出自郦道元的《水经注》“猿鸣三声泪沾裳”,鸣四声则更属断肠之歌。作为一组杂剧,由4本短戏组成,即《狂鼓吏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清平山堂话本》现知最早的话本小说总集是嘉靖年间洪梗编刊的《清平山堂话本》。原书分《雨窗》、《长灯》、《随航》、《欹枕》、《解闷》、《醒梦》六集,每集又分上下两卷,每卷5种,共60种,故又称《六十家小说》。今仅残存29篇,其中24篇为《宝文堂书目》所著录,一般学者认为它们基本上保存了宋元明以来的一些话本小说的原貌,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清代:梅村体指的是清初吴伟业的一种诗体风格。内容上以明清易代的史实为题材,反映社会变故,感慨朝代兴亡(一代诗史)。艺术上吸取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元稹《连昌宫词》等歌行的写法,侧重叙事写人,辅以初唐四杰的采藻缤纷,晚唐温、李的风情韵致,以及明代传奇曲折变化的戏剧性。代表作是脍炙人口的《圆圆曲》(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永和宫词》等。浙西词派浙西词派是因其开创者朱彝尊及其主要成员大都是浙西人而得名。朱论词宗法南宋,崇尚 “清空”、“醇雅”风格,主张向姜夔、张炎学习,认为张炎所说“清空”境界为作词的最高标准。比较注重词的格律和技巧,注重锻炼字句,讲求独出机杼。朱彝尊与龚翔麟、李良年、李符、沈嗥日、沈岸登六人合称为“浙西六家 ”,刻有《浙西六家词》。后期浙西词派重要词人是厉鹗。阳羡词派清初以陈维崧为首的词派,形成于顺治中期,以宜兴人陈维崧为代表,宜兴古地名称“阳羡”,故称“阳羡派”。陈维崧词作师法苏、辛,尤其接近辛弃疾豪放苍凉的词风。与之风格相近的词人有曹贞吉、万树等人,相互唱和,一时颇具声势,为清词的中兴作出重要贡献。阳羡词派的余韵还波及后世,清中期的蒋士铨等都受其影响。神韵说是清代王士祯提出的理论主张,它源于南宋人眼

文档评论(0)

liuda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