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七RLC电路的谐振现象实验报告__北大物理学院普物实验报告.docxVIP

实验十七RLC电路的谐振现象实验报告__北大物理学院普物实验报告.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实验十七RLC电路的谐振现象实验报告__北大物理学院普物实验报告

实验十七 RLC电路的谐振现象 实验报告数据处理谐振状态下的测量结果在 条件下,谐振状态时,测得谐振频率,电路两端总电压有效值,电阻两端电压有效值,电容两端电压有效值故计算可得电路的等效总电阻,第一种值:,第二种值:.相频特性曲线的测量结果将测量结果列表如下:1.7561.9602.0832.1922.2232.250-125.5-102.0-78.0-40.0-19.00.0-79.34-71.97-58.5-31.6-15.20.02.2782.3112.3562.4362.5892.90718.037.054.068.078.078.014.730.745.859.672.781.6用matlab做出相频特性曲线图如图1所示:图 1相频特性的测量结果将测量结果列表如下:1.7561.8581.9602.0222.0832.1170.138960.178660.243250.304790.39670.46661.38961.78662.43253.04793.9674.6662.1502.1922.2082.2232.2502.2650.55260.67850.72010.75550.77950.76915.5266.7857.2017.5557.7957.6912.2782.2932.3112.3332.3562.3960.74880.71790.66820.60600.54420.45337.4887.1796.6826.0605.4424.5332.4362.4612.5892.5982.9070.38460.35040.238020.232860.134013.8463.5042.38022.32861.3401用matlab做出相频特性曲线图如图2所示:图 2下面计算第三种:,则可在图2中读出对应点频率思考题值会改变。因为直接测得时等效总电阻,我们简单起见假设其余一部分由电感及交流损耗构成的电阻不改变,取此时的,则有 而谐振频率不变。相应的通频带宽度变宽为① 测量原理:此处表所测为串联电路的品质因数,但因为电容器及电压表损耗非常小,可以认为此处测出的即是样品的。测量时可以利用电压表来指示谐振,当为最大值时电路即达谐振。而可以根据公式进行计算。 ② 测量步骤:第一步,连接电路后,先调谐振,在保持读数不变的情况下,利用指示,当达到最大时,即达谐振。第二步,进行测量,读出及,并利用前述公式计算出。 ③ 由 可得 而 则有 分析与讨论曲线的主要特征:串联相频特性曲线:由-90°变至90°,且两侧的斜率较小,中间的斜率较大。直观地看,当很小时,整个电路呈电容性,故为-90°,而很大时,整个电路呈电阻性,故为90°。而在左侧曲线延伸至处,右侧可延长至无穷远处,故可以想象,曲线两侧变化应该比较平缓,而中间相对斜率更大一些。串联幅频特性曲线:曲线是左右对称的,且有一峰值。仍可取极限情况来考虑,当频率很低时,电路由于电容的存在而不通,当频率很高时,电路由于电感的存在而不通。故两侧应为0,中间出现峰值,出现峰值时,整个电路呈电阻性,而容抗和感抗相互抵消。从曲线的对称性看出,电感和电容对频率的影响是二者共同作用导致的,即在感性的一侧和在容性的一侧不会因为电感和电容的具体取值变化而引起不对称。值的讨论:比较测出的三种值,发现和较为接近,而偏小。误差的原因是因为电压表的内阻不够大引起的。当电表与电阻并联时,由于容抗非常的大,电表不再可以认为对电路无影响,而应该认为电表电阻与电容进行并联,引起电容两端电压减小,使偏小。其实定量的讨论还是应该建立在算出不确定度的基础上,否则显得缺乏依据,无法断言这一定不是测量误差引起的。这个结论还是因为老师上课讲了,所以我才敢如此确定的写在这里。另外关于这一点的验证也十分巧妙,可以再用一个电压表进行并联,即同时用两个电压表进行测量,这时候测出的又相应地减小了,故可以验证猜想。

文档评论(0)

liuda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