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2016学年九年级语文教学课件:19《鱼我所欲也》2(新版)人教版下册讲义
鱼我所欲也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说出课文的论证思路,掌握论证方法,理解本文的主旨 。 2.赏析《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能说出孟子思想的时代意义. 学习目标 1.能说出课文的论证思路,掌握论证方法,理解本文的主旨 。 自学指导一: 内容:整篇课文。 方法:默读、质疑、讨论、总结 时间:10分钟。 要求;理解孟子的观点,并能说出本文的论证思路。 自学检测一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 明确: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 以“鱼”喻“生”,以“熊掌”喻“义”,点明“义”的价值高于生命,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 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 2论证过程图解 鱼、熊掌 生、义 舍生取义 正 正 反 反 生、欲 死、恶 甚于生 甚于死 不为苟得 不避祸患 欲 恶 莫甚于生 莫甚于死 何不为 何不用 行道之人、乞人 弗受、不屑 不辩礼义 受万钟 失本心 义重于生 人应保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 对比论证 3、请概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首先用“鱼”和“熊掌”设喻,提出“舍生取义”的观点。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义”重于生,应“舍生取义”。这种羞恶之心,人人皆有,闲着更能保存而不丧失。接着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论证,赞扬“舍生取义”,批评“见利忘义”。最后得出结论,人要做到“舍生取义”,要有羞恶之心;如果不顾羞耻,不辩礼义而受“万钟”则失掉了“本心”,这种行为是应该停止的。 补救强化练 ①“此之谓失其本心”中“本心”具体指什么?这与“舍生取义”有何联系? “本心”具体指“羞恶之心”,“义”产生于“羞恶之心”,有“羞恶之心”,才会按“义”的原则行事,才有可能在关键时刻舍生取义。 ②本文分两段,结构上不够合理,有割裂文意之嫌,请问我的这种看法对吗? 这个看法有道理。就行文思路来说,贤者舍生取义,行道之人、乞者以义为先,讲的都是“本心”赋予人的极大力量,属正面论证;“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的故事讲的是失去“本心”的人的可悲可耻,属于反面论证。所以,“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乞人不屑也”应归入第一段。 教师总结:本文的主旨是人人都有“本心”和保有“本心”的重要性。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人有羞恶之心;如果不顾羞耻,“不辩礼义”而受“万钟”,则失掉了“本心”,这种行为是应该停止的。全文的旨意就在这一劝勉上。 目标一 能说出课文的论证思路,掌握论证方法,理解本文的主旨 要点归纳 论证思路答题方法:首先引用……名言(举……事例)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举……事例(用……做比喻)论证了……(分论点),接着又用……论证了……(分论点),最后得出了……的结论或发出……号召或劝勉。 目标二 .赏析《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能说出孟子思想的时代意义 自学指导二: 内容:课文 方法:先自学,再讨论 时间:5分钟 要求:能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说出本文的语言特色。 1: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等修辞。 比喻。“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它恰当地说明了在人们所喜爱的两件事物不能同时兼得的情况下,就必须择优而取。“一箪食,一豆羹”也是比喻,说明饮食对饥饿者虽然重要,但不合乎礼义也宁死不食,从而证明了“义”重于“生”,突出了主题。 对比。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又用假设方式与事实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最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排比。通篇皆是。既有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论辩力量。 2. 说说本文的语言特色。 1)逻辑严密,具有雄辩力量 2)善用比喻和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手法,颇富说服力 。 3)语言流畅,气势充沛。 结合本文及《〈孟子〉二章》谈谈《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⑴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很少使用生僻词汇。 ⑵大量使用排偶句。这样就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⑶善于比喻,这些比喻大多是根据生活常理设计的。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里举的战争中的事例,《鱼我所欲也》中举的“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例子。这种取义浅近的比喻,既使他所讲的道理易于为人接受,又使文章富有文学趣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5-2016《文化生活》解题模版讲义.doc
- 2015-2016上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讲义.doc
- 2015-2016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讲义.doc
- 2015-2016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事事关心》课件 (新版)鄂教版讲义.ppt
- 2015-2016下学期九年级第二次阶段考试讲义.doc
- 2015-2016冬期施工技术交底22222讲义.doc
- 2015-2016动画制作选修作业讲义.ppt
- 2015-2016人教版高一必修二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课件(共27张PPT)讲义.ppt
- 2015-2016七年级英语下Unit1SectionA课件讲义.ppt
- 2015-16学年九年级英语总复习B7U5讲义.ppt
- 2015-2016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2015讲义.doc
- 2015-2016学年人教B版高中数学课件选修1-2:第一章统计案例1《回归》课时1讲义.ppt
- 2015-2016学年人教B版高中数学课件选修1-2:第一章统计案例2《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初步应用》讲义.ppt
-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1牛顿第一定律教案讲义.doc
-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1弹力课件讲义.ppt
-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3生态系统的结构课件(31张)讲义.ppt
- 2015-2016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_14.3.2_公式法(第2课时)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课件_(新版)新人教版123讲义.ppt
- 2015-2016学年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1课件:第五单元2讲义.ppt
- 2015-2016学年人教版选修3-2传感器的应用课件(共26张PPT)讲义.ppt
- 2015-2016学年人教版选修3-5 碰撞 课件讲义.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