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推断方法.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1、通过练习,探究文言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建立知识坐标树。 2、能够利用方法探究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方法: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1)常识识记法 文言实词的推断还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近几年试卷中时有涉及,高考已考过“乞骸骨”(告老还乡)、“下车”(官员刚到任)、“春秋”(年龄)、“结发”(男子成年)等,如: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 ????????????用事:凭感情做事?题目解为“凭感情做事”,也是不明文化常识之故,古文中“用事”专指“掌权”,中学教材中学过的《触龙说赵太后》中“赵太后新用事”即是一例。 ?(2)联想迁移法 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课内考”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因此考生拿到考题时要运用联想,充分调动大脑中的储存信息,进行灵活迁移。例如?一?2008年高考四川卷中“而郑氏数千指独完”一句,熟悉课文《六国论》的同学马上就会想到“盖失强援,不能独完”中的“完”字,意为“保全”,选项解释为“灭亡”显然是错误的。 例如?二???2001年第11题:C、使老弱女子乘城?乘:巡视 “乘”被解释为“巡视”,不合情理。因为“老弱女子”是平民百姓,根本不可能像官员们那样去“巡视”。那么,“乘”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呢?《诗经·卫风·氓》中“乘彼危垣”的“乘”是“登上”的意思;《涉江》中“乘鄂渚而反顾兮”的“乘”也是“登上”的意思。按“登上”之意来解释“乘”,说“让老弱女子登上城墙”,与前面故意“令甲卒皆伏”相互呼应,这正是主人公田单用来麻痹敌人的一条计策,与文意完全相符。 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例如三:(2001年全国高考题)“城之不拔者二耳”,题目所给的义项是:拔—被攻取。依据《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其后秦伐赵,拔十城?”的“拔”当“攻取”讲,再结合语境,可以推断答案是正确的。 由于不少成语中保留了古文言句法及一词多义现象,因此解题时将联想的触角指向自己熟悉的成语典故,也是解答文言实词题的方法之一。如“韩轨遂投城遁走”,句中“投”是否作“投奔”解呢?联想到成语“投笔从戎”,可知此处“投”应为“扔掉,舍弃 (3)通假代入法 通假是古汉语中特有的现象。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通的字代入试解,往往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例如一: 吾说晏子之义 此处如不从通假角度考虑就难以理解,这里的“说”通“悦”,以此代入,符合上下文语境。 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4)利用字形推断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磨刀石 “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见?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占70%以上形声字,都是由其形旁来确定字义的。根据这一点,抓住字的形旁推测字义就是一种正确的理解途径。如2004年高考全国卷河北、山东等地有一句翻译:常通商贩,贸籴粮食。其中的“籴”是一个较陌生的字,我们从字形可推断是个会意字,跟粮食有关,与“粜”相对,解释为“购买粮食”。又如2001年上海卷的“晋侯觞客于柳溪”中的“觞”,从字形分析,“角”旁多与器物有关,多是盛酒的酒器,而这里应该是活用为动词“以酒款待”。 例???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归去来兮辞》) 例????拔剑切而啖之(《鸿门宴》) 例句①“眄”的含义,根据“目”和“眄”的对象“庭柯”就可知其大致是“看”的意思。例句②“啖”的含义,根据“口”,就可知其大致是“吃”的意思。 根据以上例句,总结规律:根据字形推断词义辨别。 ?“贝”?作偏旁的字与“钱财”有关。 例句:?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论》?? 楚人有涉江者 使商无得籴(dí),农无得粜(tiào) 王以和为诳,而刖(yuè)其左足 通常来说,凡形旁从 “禾”与五谷有关 如黍 ; 从“贝”与金钱有关 如 赡 从“皿”与器具有关 盘 从“歹”与死亡有关,如 殉 从“目”与眼有关 如 睹 课堂练习:解释划横线的字 1、樯橹灰飞烟灭 橹:木制的船具 2、 不刊之论 刊:修改 3、《过故人庄》 过:拜访 (5)利用字音推断 文言词语中通假字与本字有着语音关系,即字音相同或声韵的部分相同。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系心怀王,不忘欲反 (

文档评论(0)

071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