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学思想品德课知行协调发展教学策略的研究》申报表
编号 课题类别
西宁市教育科研课题
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 中学思想品德课知行协调发展教学策略的研究
课题主持人 杨露蓉
所在单位 大通县教学研究室
申报日期 2010年3月
西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
课
题
主
持
人 姓名 杨露蓉 性别 女 民族 汉 出生年月 1965.11.9 行政职务 大通县教学研究室教研员 专业技术职务 中学高级教师 研究专长 德育工作
语文教学 最后学历 本科 学位 电话 2722550 工作单位 大通县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邮件信箱 Ylrzhuzi@
163.com 通讯地址 青海省大通县教育局 邮政编码 810100
参
与
教
育
科
研
情
况
其它教育科研课题完成情况
主持县级课题《制约我县学校德育工作瓶颈的研究》已结题
独立
或以
第一
作者
身份
公开
发表
的论
文或
论著
论文或论著名称 发表论文(论著)的期刊
(出版社)及发表日期 《浅谈作文创新学习指导方法》 2000年8月《新世纪教育科学研究》发表 《贫困山区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00年12月《教育教学理论与研究》发表 中学语文教学与学生素质的提高 2002年6月《青海教育》增刊发表 《浅谈作文教学之我见》 2003年2月《教苑菁华集萃》发表 《话题作文拟题六法》 2003年《青海教育》9-10合刊发表 《发展中的大通教育》 2006年《大通宣传》第3期发表 《加强学校党建工作之管见》 2006年《大通教育》第2期发表 《青海省2009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解析》 2009年《青海教育》11期发表 《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强学校党建工作》 宁教党[2009]49号获奖通知
课
题
组
主
要
成
员 姓名 工作单位 专业技术职称 研究专长 课题组内分工 崔玉倩 教研室 特级教师 教育教学 领导 张广业 教研室 中学高级教师 教育教学 领导 邢玉柱 大通良教中心学校 中学高级教师 教学法 实验研究 贲玉庆 大通七中 中学高级教师 教学法 实验研究 许明志 长宁下鲍中学 中学高级教师 教学法 实验研究 冯莉红 长宁中心学校 中学一级教师 教学法 实验研究 马海鹏 大通三中 中学一级教师 教学法 实验研究 吉玉芳 多林中心学校 中学 级教师 教学法 实验研究 王启兴 长宁润泽中学 中学一级教师 教学法 实验研究 麻生莲 大通五中 中学一级教师 教学法 实验研究 二、课题研究内容与论证报告
(一)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核心概念:
1、知、行协调发展
内涵:“知”是指科学知识,“行”是指人的实践。知、行协调发展是符合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的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的。他认为知行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中学思想品德科目中的“知”是指思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社会思想准则、行为规范等观念体系的认识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观念,以及对是非、美丑、善恶的评价。“知”是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不可缺少的。一般说来,思想品德方面的知识越丰富、认识越深刻有助于形成坚定的思想信念和品德行为。对思想道德毫无认识的人,在实践中其行为表现常常是不自觉的。“行”是指思想道德行为,是人思想、道德意识的外在表现。行是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标志。
外延:思想品德课是一门让学生学习道德知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的学科,它作为中学德育的一个主阵地,担负着培养学生道德观念,指导学生道德行为的最根本的任务。宋代儒学大师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 因此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知”的目的在于“行”,“行”作为思想品德教学的基本环节,直接指向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德育目标。能否使学生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并使之科学化和持久化,是思想品德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因此,中学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知、行协调发展应包含四层意义:
(1)教学目标的知行一致。即教学目标不仅是知识技能,更重要地是培养学生学习的愿望能力和适应未来生活实践的基本素质。
(2)教学内容的知行协调。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国飞机座舱透明件行业市场占有率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pdf VIP
- 静脉用药安全输注药护专家指引.pptx VIP
- 十年(2015-2024)高考英语语法填空真题与模考试卷汇编16-定语从句a原卷版(含答案).pdf VIP
- AQ 2061-2018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防治水安全技术规范.docx VIP
- (新)预防艾梅乙母婴传播试卷.docx VIP
- 香丽高速公路第八标段弃土场.docx VIP
- CT扫描技术模拟试题及答案、南方医科大学2006级医学影像技术学试卷.pdf VIP
- 运动生理学(全集)PPT(精品PPT).pptx VIP
- 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课件.pptx VIP
- GB 14976-2002 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