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第十五章货币政策.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5第十五章货币政策

第四篇 宏观均衡 第十八章 货币政策 第十八章 货币政策 第一节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何谓货币政策 1.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给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所采取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2. 货币政策包括:⑴政策目标;⑵实现目标所运用的政策工具;⑶预期达到的政策效果。 3. 从确定目标,运用工具,到实现预期的政策效果,还存在着一些作用环节,其中主要有中介指标和政策传导机制等。 我国关于货币政策认识的演变 1.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虽然实际上也有货币政策这样性质的问题,但在决策中占不到地位。在特定的时候,如在20 世纪60年代初,也曾采用纵无货币政策之名却有货币政策之实的举措,并有力地促成了物价的回落。 2. 1984年底和1985年初,由于物价新一轮上涨的势头极为强烈,控制货币以抑制物价和掌握经济关键环节的议论一时成为非常时尚的声音。 3. 1989年下半年,为了压下过高的通货膨胀率,采用了强力的紧缩货币政策;1989年底和1990年,为了阻止经济的下滑,则曾两度采用扩张的货币政策。这可以视为最高决策层对货币政策典型的运用。 4. 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终极目标明确地确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货币政策也明确地列入宏观经济调控体系之中。从那以后,只要提及宏观调控,几乎没有不提及货币政策的。 货币政策的目标:单目标与多目标 1. 各国货币政策的目标,表述有差异。同一国家,在不同时期,货币政策的目标也在演变。 2. 在一个国家的特定时期,货币政策有追求多项目标的,最多的包括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国际收支平衡;有的是明确突出一个目标:稳定币值(包括稳定汇率)。 后者,称为单目标;前者,称为多目标。 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其它国际金融组织对于货币政策的主流观点都是强调单目标的稳定币值。 我国关于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观点 1. 中国人民银行,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法》所宣布的货币政策目标为:“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在“稳定”与“增长”之间,有先后之序,主次之分。 2. 中国货币政策应有怎样目标的讨论: ⑴强调物价稳定是惟一目标。但同时有另一种单目标:最大限度的经济稳定增长。⑵兼顾发展经济和稳定物价。⑶必须包括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均衡和经济增长、稳定物价等诸方面。 通货膨胀目标制 1. 20世纪90年代,有几个国家的货币政策先后采取了“通货膨胀目标制”。 2. 政策的核心是以未来一段时间内确定的通货膨胀率或者目标区作为货币政策目标;当局则承担实现确定目标的责任。 3. 通货膨胀目标制,增加了货币政策的透明度;通过向公众解释实现通货膨胀目标所需的代价和手段,则提高了货币政策的可信度。 4. 通货膨胀目标制是长期货币政策目标。正确预测通货膨胀率的难度较大,以通货膨胀为目标的国家并不排除在特殊情况下,环绕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等目标,允许短期内偏离长期通货膨胀目标。对此,中央银行必须做出解释。 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 1. 许多人士,有一种相当强烈的见解,要求货币当局应对资本市场的运行负有干预的责任——应采取利率、信贷等措施,或阻止资产价格下滑;或防止资本市场过热。 2. 对于干预资本市场的主张,货币当局明确持反对立场。货币当局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控制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至于资本市场的走势,不在他们调控的职责之内。 3. 货币当局论辩,为了执行货币政策,绝不是不关注资本市场的态势,而是不能干预资本市场的走势。 4. 资本市场的态势,作用于货币政策所要调控的目标的过程,有这样的概括: 市场总供给与对货币的需求 1.经济体系中到底需要多少货币,从根本取决于有多少实际资源需要货币实现其流转并完成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相互联系的再生产流程。这是市场总供给决定货币需求的基本理论出发点。 2. 然而宏观货币需求是通过微观主体对货币的需求体现出来的。只有微观主体的货币需求才能直接引出货币供给;能否使货币供给为流通所吸纳,也取决于微观主体对货币的需求。 3. 微观主体的货币需求有独立性,因此,微观的货币需求,其总和,在实际上并不总等于由市场总供给决定的货币需求量。 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 1. 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的关系可以这样描述: ——总供给决定货币需求,但同等的总供给可有偏大或偏小的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引出货币供给,但不是等量的; 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 ——货币供给成为总需求的载体,同等的货币供给可有偏大或偏小的总需求; ——总需求的偏大、偏小,对总供给产生巨大影响; ——总需求可以通过紧缩或扩张的政策予以调节,但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icen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