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校本教材陕北秧歌(中)
第五章 表演队形与图案
陕北秧歌的主要表演形式是扭大鼓场,也叫踩大场,扭大鼓场的关键是表演的场子图案。扭大鼓场时,在传统老秧歌表演时,伞头手持“灯笼伞儿”,身后跟演员扮演的两个“门神”,接着是文、武(男女)身子,再后面是丑角(如蛮婆、蛮汉、毛达子、教书先生、算命先生、货郎、二流子等),表演时各按自己的特点表演。新秧歌在传统秧歌的基础上改革发展,秧歌队角色和形象都以当今人物为主,多属集体群舞表演,在统一动作下进行。
第一节 单过街、五大洲
一、单过街
单过街主要用于行进中,有时也有舞台和大鼓场表演中进行。
教学要点:
1、在行进中要按照伞头所引的路线扭步,不歪线路。
2、到转角时要以不移动角位,角位上转身要自然,不能直转,若在场内,结尾者要与伞头交角。
教法:1、预习十字步,转角步。
2、伞头引路,带击乐教学走单过街。
二、五大洲
五大洲图案,多用在场子和舞台。
要点:与单过街相同。
教法:1、预习大摆十字步,转角步。
2、伞头引路,带乐带道具教学。
第二节 三角梅花、卷菜心
三角梅花,卷菜心(也叫卷席筒)都是场地表演图案,三角梅花有时也作舞台表演图案。
教学用具:击乐、伞、扇或绸。
一、三角梅花
教学要点:
1、三角梅花的转角,有单角也有转双角,所以转角时更要把握住脚步的位置, 转双角第二角与一、三不同。
2、走直线时要前后照准,不外线。
教学过程:
1、练习:十字步,二进二退步。
2、伞头引路走图案。
3、带击乐跟伴奏走图案。
二、卷菜心
教学要点:
1、要在行进时走弧线。
2、转到里“心”走一角,退出时要稳退。
3、伞头和前面的演员行进到里圈场时扭动步距放小,以利后面在外圈的演员赶上,行距要自然分开些,使出“心”演员不受影响。
教学过程:
1、预备动作:“前进扭步”,“转角步”,“十字跳跃步”。
2、伞头引路用“前进扭步”,按图示路线行进,到“菜心”扭“转角步”,走成转角。
3、从菜心扭转角后,动作变用“十字跳跃步”,往出逆转。
第三节 挂四斗、绕∞字
挂四斗和绕∞字这两种图案在场地人数少的情况下表演合适,舞台和小场子中用的最多,看似简单,走美观不易。
一、挂四斗
教学要点:路线要走直,转角后要把角稳定,扭动中,动作做好。
教学过程:
1、预习:转角步,二跳二扭步,三进一退步。
2、伞头引路,一路纵队,直线时走三进一退步,转角时走“转角步”,走第一遍。
3、第二遍,伞头引路,直线走“二跳二退步”,转角走“转角步”。
二、绕∞字
教学要点:中间交叉为直线,两头为弧线。
教学过程:
1、预习:大站风摆柳,小站风摆柳。
2、第一遍按十字步走∞字。
3、第二、三遍,伞头引路,全体按“大站风摆柳”,“小站风摆柳”,按图示走。
第六章 陕北腰鼓
陕北腰鼓主要流传于榆林,延安各县及乡镇村落,是陕北最为普遍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
陕北腰鼓分为文、武两种:
(1)“文腰鼓”主要是老年人和少年儿童表演的。
(2)“武腰鼓”是青年男女表演的。
陕北腰鼓在传统表演形式上分四种:
1、小场腰鼓:主要由一男一女,有说有唱,边歌边舞。后来很少。
2、四人腰鼓:实际是八人,四名男鼓手各均一名“拉花女”,属于情绪小场子。
3、老腰鼓:传统群舞,有伞头、男鼓手、女角、丑角杂色若干名表演。
4、新腰鼓:全由鼓手表演集体大场腰鼓,这种形式是1942年后才兴起的。
下来我们教学几种常用的腰鼓。
第一节 十字步击鼓
鼓点:
预备动作:
右手执槌上举成吊槌动作,左下臂压鼓帮前伸,柄尾向前;左腿勾脚抬向右前方,上身顺势向后略仰(见图1)。(此时时间短就要连第一拍)
第一拍,左脚向右前上一步为重心,右手由上向下击前鼓面顺势甩向后方,左手随击前鼓面举至前上方。(见图2)
第二拍,脚做第一拍的对称动作,右手向上击前鼓面举至头顶或吊槌,左手随之向下击前鼓面后收至“按掌”位。
(1) (2) (3) (4)
第三拍,左脚向后撤一步成左“旁弓步”,右手顺势向下连击前鼓面两下拉至“山膀位”,左手随之击后鼓面一下抬至“扬掌”位。(见图3)
第四拍,右脚踏一下地为重心,左腿旁吸,右手顺势击前鼓面一下上举成“吊槌”,左手随之收至“按掌”位击前鼓面一下。(见图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