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样稿一例对网络成瘾大学生的干预报告.doc

样稿一例对网络成瘾大学生的干预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样稿一例对网络成瘾大学生的干预报告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论文 职业(工种):心理咨询师 题 目:一例对网络成瘾大学生的干预报告 姓   名:××× 身份证号码:×××××××××××× 等   级:×××× 日   期:××××年××月××日 一例对网络成瘾大学生的干预报告 [摘要] 本文详细介绍了对一例网络成瘾大学生的咨询报告。从求助者的背景资料、症状表现等入手,针对其心理和行为特征,制定了咨询目标及方案,综合运用了认知治疗、行为矫正与学习动机激励的方法,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使求助者的状态有了明显改善。 [关键词] 网络成瘾 认知行为疗法 学习动机激励法 一、一般资料 张某,男,19岁,大一专科学生,独子,从新疆到重庆求学。母亲是一位小学教师,从小对其比较溺爱。父亲是一位公务员,脾气暴躁,对其要求很严格。家庭经济收入中上,有家庭电脑。身体高瘦,无躯体疾病。在父亲和辅导员的陪同下来求助。 二、 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因网络成瘾前来就诊。 个人陈述:刚进大学时,由于对新生活不适应,喜欢到网上打发时间。最初上网有节制,只是周末玩1-2小时,学习、生活正常。两个月以后,上网逐渐失去了节制,习惯了每天都要去一趟网吧,并开始间歇性地逃课,生活开始变得无规律,打篮球的爱好也放弃了。临近期末时,每天玩通宵(6-7小时),白天回寝室睡觉,基本放弃了学习。期末考试有五科亮起了红灯。寒假返校,情况不见好转,仍然止不住泡网吧。现在一离开网吧就烦躁不安,心里空荡荡的,没有精神,什么事也不想干。吃饭没有胃口,肠胃不舒服,见人也不想搭理。看不进去书,记忆力明显下降,思维和反应很慢。内心痛苦,想尽快改变现状,可一次次努力都以失败告终。其实上网也没有特别的偏好,打游戏、聊QQ、浏览网页等都差不多,可就是离不开网络。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1. 咨询师的观察: 初诊时,求助者衣着不太整洁,头发有些零乱,双肩耷拉,走路时脊背略微前倾。表情木讷而焦虑,目光呆滞无神。双手紧握在一起,偶尔滑动,但不分离。低头不语或少语,不敢正视咨询师。声音低沉缓慢,说话断断续续,但尚能清楚表达。 2. 父亲的反映: 其父出差到云南,专程辗转重庆探看求助者。刚见面时,吓了父亲一大跳:求助者身上臭烘烘的,衣服脏兮兮的。头发又长又乱,皮肤上覆盖有一层厚厚的污垢,显然很长时间没理过发、没洗过澡。到求助者的寝室,发现其课桌上、床上都凌乱不堪,已是夏季(5月末)了,竟还盖着去年冬天其母从家乡寄来的厚棉被。 3. 辅导员的反映: 求助者性格内向。上学期的前半期表现还好,按时上课,按时就寝。后半期,则开始逃课。有时去教室,也总是坐在最后一排,很少听讲,精神状态很差。很少参加班会等集体活动,很少跟同学说话。据其室友反映,求助者不爱干净,个人卫生习惯极差。 四、评估与诊断 1. 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求助者自知力完整,有强烈的求治动机和主动的求医行为,无幻觉、妄想症状,无逻辑思维错乱。可以排除精神病。 2. 根据许又新的神经症评分三标准:病程、精神痛苦程度和社会功能受损程度,求助者得分不足六分。可以排除神经症。 3. 根据求助者的症状表现:每天都必须上网,一接触电脑便“有劲儿”,一旦离开则烦躁不安,没有精神,现实兴趣减退。可以断定求助者的这些表现皆源于网络成瘾。 4. 心理测验结果:选择Yong的网络成瘾测查量表,求助者的总分达到83分,属于重度网络成瘾。 综上所述,可以将求助者的问题诊断为因网络成瘾而引起的严重心理问题。 五、咨询目标 1.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改善网络成瘾状态,恢复正常的学习和人际交往,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 最终目标与长远目标:提高学习动机和自信心,增强自我调控能力,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的成熟与完善。 六、咨询方案 1. 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 求助者的网络成瘾问题,其根源在于,他对自己、父母和同学所固有的某些非理性观念,如认为同学瞧不起和反感自己而逃避现实交往,认为父母不信任、不喜欢自己而偏离正常的学习轨道。只有有效地改变了这些错误观念,求助者的情绪和行为问题才能得以很好的解决。故本案例采用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的根本目标,即发现并修正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及其赖以形成的认知过程,使之建立起合理的、适应的知结构。咨询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自我审查的技术帮助求助者确定问题,使用语义分析技术纠正核心错误观念,运用行为矫正技术进一步改变不合理思维,并经过认知复习,巩固刚建立起来的合理的新观念,使求助者在回归实际生活情境时,能够完全依靠自己来调节认知、情绪和行为。 2. 双方责任与义务: 求助者要提供与此次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遵守预约时间;努力完成双方商定的家庭

文档评论(0)

xingkongw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