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ARIMA水资源
基于ARIMA模型的区域水生态足迹时间序列分析
胡永红1, 2,吴志峰1, 3*,李定强1, 3,卓慕宁1, 3
1.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 广州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39;
3. 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50
摘要:20世纪末以来,生态足迹理论应用研究成为生态经济学的一个热点,而生态足迹指标的可预测性一直是研究中争论的一个焦点。通过分析1949—1998年广州市的水生态足迹变化,并对计算结果进行ARIMA模型时间序列预测分析,以揭示广州水资源利用和水产品消耗的发展变化规律,并根据其发展变化规律预测广州市未来水生态足迹的变动。结果表明,ARIMA(2,2,2)模型能较好的拟合广州市1949—1993年期间水生态足迹变化,经1994—1998年实际计算结果验证所建模型,误差在5%左右;应用ARIMA(2,2,2)预测广州市1999—2008年的人均水生态足迹,结果分别为:0.5935,0.6562,0.7147,0.7790,0.8402,0.90155,0.96411,1.02557,1.08744,1.14943 hm2,预测结果表明广州市1999—2008年期间的人均水生态足迹仍呈较快上升趋势,居民对于水产品的需求提高以及城市发展、人口增加等社会经济因素是导致这种趋势产生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水生态足迹;ARIMA模型;时间序列
中图分类号:F062.2;X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6)01-0094-05生态足迹是量化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形象化的指标。它是基于一个区域的特定经济水平下,将人类对资源的消耗和由此产生的环境污染换算成这种行为所需要的生态生产面积,并将其与实际资源利用水平所能提供的生态生产面积进行对比,来衡量一个区域的可持续性程度[1-2]。在前人的研究中,主要通过对生态足迹六种生态生产面积类型的综合测算来度量一个区域的可持续性程度[2-5],这样的研究通常存在两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基于静态数据的计算不能反映时间变化规律;另一方面是综合生态足迹计算容易掩盖关键生态生产面积类型的突出作用[6]。
在研究中为了得到一个区域的生态足迹发展的动态趋势,通常需要对区域生态足迹指标进行长期追踪[7-8],找到生态足迹时间变化发展规律,以达到人们对生态足迹指标可预测性要求。时间序列预测方法是一种能够充分利用历史数据对未来状况做出推测的数学方法,已广泛应用于气象、天文、经济、管理、机械、生物、医学、水利、化工、农林等各个部门和研究领域,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9-12]。本文尝试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模型ARIMA对广州市1949—1993年期间水生态足迹计算结果进行建模分析,并用所建立模型来预测1994—1998年的水生态足迹,与1994—9—1998年)[13],为了避免行政区划变迁与统计数据差异对结果的影响,对数据做了消除量纲处理,将其调整为整个广州市的消耗值。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生态足迹的计算中将生产资源吸收废弃物所需的分为类w=N·efw=(N·H·A)/(N·G)=H·A/G
EFw为总的淡水生态足迹;efw为人均淡水生态足迹;N为总人口;H为淡水消耗量;A为区域水面积;G为淡水供水量;根据区域单位水面积的供水量和人均消耗水量确定需要的水面积[14]。
水产品生态足迹计算公式:
EFs=N·efs=N·rj·aai=N·rj·(ci/pi) (i,j=1)
EFs为总的水产品生态足迹;efs为人均水产品生态足迹;N为总人口;ci为淡水人均消费量;pi为区域平均水面积生产能力;j指生态生产性土地类型中的水;aai为贸易调整后人均水面积;rj为均衡因子[15]。
汇总淡水生态足迹与水产品生态足迹即是一个区域总的水生态足迹:
EF=EFw+EFs
表1 1949~1993年广州市人均水生态足迹计算结果1)
Table 1 Per capita AEF of Guangzhou from 1949 to 1993
年份 人均水生态足迹/(hm2/cap) 年份 人均水生态足迹/(hm2/cap) 年份 人均水生态足迹/(hm2/cap) 年份 人均水生态足迹/(hm2/cap) 1949 0.0460488 1961 0.048278 1973 0.059114 1985 0.14194 1950 0.0452438 1962 0.051377 1974 0.064397 1986 0.163453 1951 0.0461008 1963 0.056017 1975 0.061036 1987 0.162302 1952 0.0466952 1964 0.049968 1976 0.061857 1988 0.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