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建筑史——说课 2009.3 一、课程性质 二、教学目的 三、课程特点与学习方法 四、授课计划 五、教学内容 六、教学方法 七、考核标准 八、能力目标 一、课程性质 建筑历史是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理论课程,学习建筑历史对于提高艺术修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设计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的 了解建筑发展的源流与变迁 把握历代建筑类型、创作思想和一般设计手法 培养学生以历史观看待建筑的演化 提高学生的建筑认知和审美能力 指导学生在建筑创作中运用民族传统建筑语言的创新能力,拓展学生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的视野。 《中外建筑史》课程 教学目的 专业拓展能力 三、课程特点与学习方法 建筑史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具有科学及审美的双重性 了解时代背景 了解建筑发展在各个时期的特殊性 了解各个时期建筑发展的主流 《中外建筑史》课程的 特点与学习方法 与历史、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方面紧密关联 四、授课计划 周次 课时顺 序 章节 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课型 作业 1 1-2 《中国建筑史》绪论 中国古代建筑绪论 理论 1-2 3-8 《中国建筑史》第1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发展概况及特征 理论 3 9-10 《中国建筑史》第2章 城市建设 理论 11-12 《中国建筑史》第2章 城市建设案例 理论 4 13-16 《中国建筑史》第3章 住宅与聚落 理论 北京四合院、 客家土楼 5 17-18 《中国建筑史》第4章 宫殿 理论 太和殿、天坛 19-20 《中国建筑史》第4章 坛庙、陵墓、 理论 6 21-24 《中国建筑史》第5章 宗教建筑 理论 佛光寺 7 25-26 《中国建筑史》第6章 皇家园林 理论 27-38 《中国建筑史》第6章 私家园林 理论 拙政园 8 29-30 中国古代木构架 31-32 《中国建筑史》第7章 建筑意匠 五、教学内容 一、什么是建筑,什么是建筑历史? 二、建筑的发展及其发展的原动力 三、中国建筑历史的分期 四、中国建筑的大致分类 五、中国古典建筑的特点 六、中国古典建筑文化 七、中西古典建筑的区别 八、学习中国建筑史应知道什么? 绪论(2学时) 原始社会建筑 奴隶社会建筑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 封建社会后期建筑 穴居-寻找遮雨避寒的住所 巢居-架构远离暑潮的乐园 华夏建筑文化之源-河母渡的干阑木构 青铜发明-商代建筑技术显著提高 合院鼻祖-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遗址 高台美榭-春秋宫室极奢尽华 斧锯锥凿-战国铁器风流渐现 秦陵汉墓-砖石遗址至今犹存 塔窟苑囿-魏晋南北朝建筑崇尚佛教 隋:统一后的城市建设 唐:庄重宏伟的唐风建筑 宋:纤巧秀丽的商业都市 辽、金、西夏:汉风犹存的异域特色 元:简化粗糙的寺庙建筑 因袭与进步——明清建材、装修、设计渐趋成熟 包容与吸收—— 清末民国时期外来文化对中国建筑发展的影响 封建社会建筑 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建筑 古建筑起源 真正建筑诞生 氏族公社生活复原-黄河仰韶文化 古建筑的发展 古代建筑体系 古建筑的演进 第一讲 古代建筑发展概论(6学时) 地方城市的建设 发展概况 秦至明清的 都城建设 城市的地位和作用 城市的起源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论之始 都城的选址 都城的设置 筑城的方法 都城的布局 城市布局的特点 城市道路系统 都城绿化 城市防火 城市排水系统 浪漫咸阳——离宫别馆 西汉长安——七星伴月 北魏洛阳——城郭严谨 南朝建康——秦淮纡余 隋大兴 ——规模宏大 唐长安 ——里坊中正 宋东京 ——繁华拥挤 元大都、明清北京 ——横平坚直、中轴对称、皇权至上 第二讲 城市建设(4学时) 第三讲 住宅与聚落(4学时) 小节 引言 中国民居发展简述 实例 聚落 乡村 城市 一、徽州明代住宅 二、北京四合院 三、江南水乡民居 四、福建客家土楼 五、湘西吊角楼 六、云南民居 七、窑洞民居 八、蒙古包 九、藏族碉楼 十、维吾尔族“阿以旺”民居 学习掌握传统民居因地制宜、因材致用、灵活适应、朴素实用的设计手法,创造富有地域特色的新型建筑。 第四讲 宫殿、坛庙、陵墓(4学时) 宫殿 坛庙 陵墓 最古老的宫殿-殷商宫殿遗址 春秋高台建筑-帝王至尊的突出体现 渭水之滨疑仙境-秦阿房宫 最强盛期的宫殿-气魄雄伟的大明宫 御街千步廊和工字殿-宋代宫殿的改进 最大的建筑群-末代王宫 天坛-皇帝冬至祭天之所 太庙-帝王祭祀祖先之宗庙 社稷坛-社者,五土之神;稷者,农业之神 孔庙-儒学治国之明证 惊世墓葬-秦骊山陵与兵马俑 陵邑--西汉帝陵带动的富庶繁华 唐乾陵-凿山为穴﹑柏树森森 五音姓利-宋墓南高北低的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