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汗管瘤的症状
汗管瘤??汗管瘤好发于女性,青春期发病。多发性损害见于面部,尤其是眼睑、颈部和前胸,阴部。
??? 表现为小儿硬固的丘疹,虽有时单发,但多发者更为常见,可群集但不融合。可为数个也可多达数百个,通常直径约数毫米。正常皮色,红色或综合色,表面有蜡样光泽。常对称性分布。
?汗管瘤可分为三种类型:
1.眼睑型,最为常见,多发生于妇女,在发育期或其后出现,尤多见于下眼睑。2.发疹型,男性青少年多见,成批发生于躯干前面及上臂前侧。3.局限型,位于外阴及阴蒂,成生殖器汗管瘤。也可发生于其他部位,极少呈单侧或线状分布。
????汗管瘤通常无自觉症状,但有些病人在热环境中,出汗或日晒时有烧均或痒感,发生于外阴者常有瘙痒。
????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常在青春期出现或显著增多,半数以上的患者生于20-30岁。但有的病例也可发生于60-70岁。女性多于男性2倍。有相当一部分病人有家族史,或在家族中有其他痣样肿瘤《如毛发上的皮瘤,皮脂腺腺瘤等》.
???? 汗管瘤皮损渐渐增大,到一定大小不在长大,很少自行消退者,但病变全属良性,未见恶变者。
和汗管瘤类似的症状;
1.
是扁平的丘疹,表面光滑,颜色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加深,变成褐色或咖啡色,丘疹质地柔软,不是对称性分布。多发于颜面、手背及前臂等处。
2.脂肪粒
脂肪粒是一种长在皮肤上的白色小疙瘩,约针头般大小,常长在女性的眼部周围,用针可以排除白色的小颗粒,所以也叫油脂粒,和使用含油量的眼部化妆品有关系。
3.睑黄瘤
常见于上睑近内眦处为黄色丘疹或斑块常对称分布多见于中年以上妇女常伴有高脂蛋白血症。
是脂质沉积于眼睑部位而引起的皮肤的黄色或橙色斑块。多发生在眼睑上,初起如米粒大,微微高出皮肤,与正常皮肤截然分开,边界不规则,甚至可布满整个眼睑。?4.汗腺汗囊瘤
??? 本病又称汗腺囊腺瘤及汗管瘤扩张症,系外泌汗腺真皮内导管因分泌物过多受压扩张而至。
?临床表现
?本病罕见,好发于中年人面部,尤以眼周及颊部。皮损在湿热后易得,夏季增多,冬季减少,皮损通常单发,也可有多个,为囊性透明丘疹,直径1-3mm,棕褐色或淡蓝色,穿刺后有液体流出。
病理变化
真皮中部可见一个偶有多大的扩大囊性导管和腔。囊壁有两层细胞。内层为立方形,胞质透明,外层细胞呈柱状,囊壁也可只有一层扁平细胞。部分囊壁成多个皱褶或乳头状增生,囊内有无定形淡红的物质,在真皮上部近表皮处偶见表皮囊肿,充满角质。囊壁破裂可引起异物反应,间质略有水肿,连续切片可见囊腔于下方外泌汗腺导管相连。
诊断及鉴别诊断
本病与痱子不同,主要发生于面部与颈部,而不是躯干,同时其病变深度不同,本病患者转移到冷环境后皮损仍可持续数星期乃至数月才消退。本病与汗管瘤不同,囊性特征更明显,其中含有透明液体,而且到冷环境后可消退,同时组织学上两者表现也不同。其他需要鉴别的有囊行腺样上的皮瘤,多发性脂囊瘤已经顶泌汗腺汗囊瘤。
治疗
在温度不高,较凉爽的环境中,皮损可在数星期或数月内自行消退,个别者通过切开引流,电烧均或点干燥将囊壁破坏,即可防止复发。
? 有些症状和汗管瘤类似,肉眼判断不清的情况下,可到医院做下病理切片,以免误诊,耽误治疗。
涵草堂:(baidu搜索:汗管瘤886)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