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江苏省金坛市茅麓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专题气象物候教案苏教版.doc

江苏省金坛市茅麓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专题气象物候教案苏教版.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江苏省金坛市茅麓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专题气象物候教案苏教版

第一单元专题 气象物候 教学目标 1、运用说明文的知识阅读《看云识天气》及《大自然的语言》这两篇文章。 2、借助所提供的各种学习材料,积极思考,发现并研讨问题,了解气象物候的基本知识。 3、学习本专题的说明形式,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4、学习前人不懈探索自然规律的精神,掌握谚语所蕴涵的劳动者的经验。 重点 难点 1、能养成细心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从平常的失误中发现问题,发现规律,培养科学素养;2、借助外部资源,形成判断气象物候的能力;3注重生活参与并积累生活经验。 课时 一课时 教学预设 个性化备课 教学过程 学习《看云识天气》 一、导入 气象:大气的状态和现象,例如刮风、闪电打雷、结霜、下雪等气候现象。 物候:指动植物或非生物受气候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季节变化现象。(如植物的发芽、开花、结实,动物的冬眠、始鸣、繁殖、候鸟的迁徙等。非生物现象如初霜、始雪、初冰、解冻等)你知道哪些预知天气的方法?我们一起从《看云识天气》。一文中会得到了解。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说出课文的结构特点,并概括说明内容。 明确:课文按“总—分—总”的结构分为三部分;第1段说明云和天气的关系;第2—6段具体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看形态/看色彩);第7段 说明看云识天气的重要意义和局限性。 1、本文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云和天气的关系。即如何通过观察天空中各种云来识别阴晴风雨。 2、本文是采用什么结构形式来组织全篇 ?的?全文的中心句是哪句? 明确:本文是“总说——分说——总说”的结构。 中心句是:云就像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 三、?精读深思,细心品味? 1、?这篇说明文的语言非常生动、形象。请再认真地研读一遍第二部分,看看作者是如何做到的。? (1)运用贴切的比喻: “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形象地说明了卷云的轻盈和洁白。 ?“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比喻卷积云的形态特征;?“像棉花团似的白云”比喻积云的形态特征; ? 写卷云聚集成卷层云时用“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作比喻。? (2)运用拟人的手法: 写卷层云变成高层云时,用“这时的卷层云得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 写高层云变成雨层云时,用“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 (3)用描写的语句: “阳光透过云层……依然很清晰”,写出了“卷云”的“薄”; 用“向上凸起”、“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等词语写由积云到积雨云;“云底变黑”、“云峰模糊”、“云山崩溃”、“乌云弥漫”描绘“积雨云”的发展变化。 2、写“积云”变化为“积雨云”的一段用了哪些表示时间的词,找出来,说说它们的作用。 迅速、不一会、顷刻、马上…… ?用词准确又不雷同,准确地说明了变化速度之快。 (3)为了说明如何看云识天气,作者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四、探究写作特点 1、文章始终抓住云的特点加以说。 2、本文说明顺序有条不紊,脉络分明。3、语言通俗、准确。 五、小结:本文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文章层次清晰,很有条理,关键在于作者选取了合理的说明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数。另外,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这得益于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方法。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对于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其实,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一样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来。 六、 积累背诵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看云识天气的谚语? 1、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 2、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瓦块云,晒煞人) 3、云往东,刮阵风;云往西,披蓑衣。 4、云钩向那方,风由那方来。 5、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 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蛋。 6、山戴帽,大雨到。 七、拓展探究 1、从看云识天气到卫星测天气,说明人类己进入了现代科技观测天气的时代。你认为高科技条件下还有没有必要凭人们的经验来观察天气? 明确:这种凭经验测天气的方法是有价值的。虽然随着时代的进步,测天气的科学技术手段越来越发达,设备越来越先进,对于诸如航空航天等人类活动而言,需要这种尽可能精确的天气预测。但是运用高新技术测天气,成本很高,同时需要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先进的设备。“看云识天气”依据的是相对可靠的经验,这种方法简明易学,对诸如农事或出行等对天气的要求,不失为一中有效的手段。卫星测天气体现的是高科技的进步,而看云识天气是一种生活的基本常识,两种方法的服务作用不同,所以并不矛盾。 学习《大自然的语言》 一、导入:刚才我们通过学习《看云识天气》,知道了如何通过看云来识别天气的变化。现在,我们将进一步学习通过其他方法去了解气象物候。大自然不会说话,但他也有自己的语言,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大自然的语言》。

文档评论(0)

tianma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