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语文测试题 专题检测22 新闻访谈 (含详细解析)讲义.doc

2016高考语文测试题 专题检测22 新闻访谈 (含详细解析)讲义.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检测(二十二) 新闻访谈 (时间:45分钟 满分:40分) 一、(2014·广东深圳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5分) 回不去的故乡 ——对话梁鸿:乡愁是一种隐约的恐惧感 记者:近年来,一种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每一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您怎么看? 梁鸿:是的,乡愁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浓郁。每一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这种感觉更多的是出于对乡村现状的不满,看到的是一种文化上的凋落,没有秩序,而不单单是家里的老屋塌了,记忆中的河流再也没有鱼。现在的中国太快了,整个社会病态的发展,在乡村有一种显性的体现。这些一下子摆在你的面前,你就会有强烈的感觉,自己的故乡沦陷了。 记者:我们今天的“乡愁”,更多的是什么呢? 梁鸿:乡愁已经不再是李白的乡愁,也不再是唐诗宋词的乡愁,不再是狭义的乡愁,现在的乡愁已经是一个现代性的问题,是中国现代文化中的乡愁,中国的乡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在都市里,以都市文明或者工业文明去看农业文明的乡愁,与农业文明时代是不一样的。 在农业文明,从一个空间到另外一个空间,情感方式和生活方式是没有变的,而现在的乡愁,是在高速现代化发展下,人的本源被急剧地抛弃的,人与自然没有关系了,与四季没有关系了,被孤零零地悬在都市的钢筋水泥里,这时候的乡愁是怀念人的自然属性,想念的是与自然、与大江大河的一种相互偎依的感觉。 记者:乡愁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 梁鸿:乡愁是有质的变化的。现代意义上的乡愁,更多的是寻找一种传统。 过去,对于中国人来说,乡愁是对于农业文明的一种想念,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精神方式,农业文明下的状态与四时相合,春种秋收,晨起昏睡。 现在,“乡愁”的背后,是隐蔽的多层制度与歧视:城市不能给他们很好的安定感、归属感,他们现在的状态是在一种常年被隔离的状态下,看起来很像融入了城市,实际上是被隔离,这不是自主选择的,而是被所谓时代的潮流裹挟。现在,到了我们该反思的时刻,因为我们这一代人如果再不思辨,恐怕以后就没有什么好思辨的了。 乡愁,对于目前的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如何保持自性的问题。 记者:如何保持自性? 梁鸿:现在我们的文明,与四时、季节、植物是没有关系的,它貌似是超越一切的。人无所不能啊,无所畏惧了。所以,康德说过,仰望星空,只有两种事物让我们敬畏,这就是浩瀚无际的星空与我们内心的道德,可是星空和道德似乎消失已久了。现在没有这种敬畏感了,人太狂妄了。 在这一方面,我们每个人都是有乡愁的,它是一种隐隐约约的恐惧感,在每个人的心里蔓延。 你回到家乡为什么会感到特别舒适,因为你觉得自然界还在,你突然找到一种生存感,一种活着的感觉。当代的乡愁,是有一种巨大的批评在里面,一种传统的回望,只是我们没有去清晰地梳理它。 记者:现在,乡愁是一种隐约的恐惧感? 梁鸿:是的,现在的乡愁,是一种隐约的恐惧感。当有一天,你回望,突然发现你不属于任何一个地方,传统反映在生活的丝丝缕缕中,你的根没有了,人生活在时代的洪流之中,你连回头的地方都没有了。 现在的我们,只朝着一个方向发展,物质、金钱与权力,这个社会怨气冲天,你去烦躁,去抱怨,去不择手段,觉得社会亏欠你太多。在滚滚洪流中,需要一点定力,稍微拉回一些自己,这需要很大的反省能力。 记者:如何找回我们的故乡? 梁鸿:找回故乡,广义上,实际上是找回曾经支撑维系我们这个民族发展的最朴素的道德方式。找回我们的故乡,需要我们重新思索自己与这个国家、与这个民族的关系。从自己的故乡出发,思索自己的家人、邻居,他们的生活方式与思想需求,然后再来思索这个时代的发展。 人类社会肯定不止趋同性的发展,在这样一个共性高速一体化的发展下,怎么样重新找到自我,就是怎么样重新找到自己的故乡,这既是自己的自我,也是民族的自我。现在,我们的国家需要找回它,否则有一天,如果我们没有一点点寻找的欲望和痕迹,我们的发展,很可能成为了别人的影子。(选自《中国周刊》2012年第1期,有删节) 1.请概括这篇访谈中梁鸿的主要观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可筛选第一、二段“每一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第七段“现代意义上的乡愁,更多的是寻找一种传统”,第十段“乡愁……是一个如何保持自性的问题”,第十一段“如何保持自性”,第十二段“现在没有这种敬畏感了,人太狂妄了”,第十三段“在这一方面,我们每个人都是有乡愁的,它是一种隐隐约约的恐惧感”,第十七段“需要一点定力”“需要很大的反省能力”,第二十段“怎么样重新找到自我,就是怎么样重新找到自己的故乡,这既是自己的自我,也是民族的自我”等语句加以整合,分条概括。 答案:①每一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29997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