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今别离课件黄遵宪
今别离 黄遵宪 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 广东嘉应州人。清末维新派外交官员、爱国诗人。平生多诗作,长于古体,语言通俗,并直接反映当时重大历史事件,表现出强烈的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精神,被称为“诗史”。著作有《人境庐诗草》、《日本杂事诗》等。 1877年以参赞出使日本,后历任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英使馆二等参赞、新加坡总领事等。所至维护祖国权益,尽力改善华侨地位,并悉心了解外情,所作《日本国志》,就明治维新阐发变法思想,成为戊戌维新的启蒙读物。1894年回国任江宁洋务局总办,后官湖南署按察使。1895年,维新运动兴起后,参加上海强学会。次年参与创办《时务报》。1897年到湖南任上,又延聘梁启超主讲时务学堂,支持谭嗣同等组织南学会。1898年受命为出使日本大臣,遇戊戌政变,以热心变法遭人弹劾,罢归乡里。 “今别离”题目来自《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其中录有崔国辅的《今别离》。从题目选择看,黄遵宪是有意与《古别离》相对举。唐代诗人孟郊有《古别离》:“欲别牵郎衣,郎今到何处?不恨归来迟,莫向临邛去!” 所谓“今别离”,实际上可以视为与古代别离(古别离)相对的现代别离,即是一种现代的离别体验。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 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 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 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 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 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 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 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 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 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 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离情别思就像那轮船的双轮一样,顷刻已绕了千万圈。 目睹飞驰的双轮,眼见时空的变换,我内心忧愁滋长。 古代也有山川,古代也有孤舟。 古代的车舟同样“载离别”,让人感受到行动举止的“自由”。 现代火车和轮船具有古时不可能有的速度,因此会加倍增生人的离愁别绪。 明明知道人们分手的时刻那么短暂、宝贵,却不让人们有缠绵之意。 火车或轮船长鸣后,一刻都不多停留。 即使有几千斤重的船舵,行船仍然迅速灵活。 怎能没有逆风吹来,但也不畏惧逆风。 送行的人还没来得及返回,行者就已到达天的尽头。 望着远处船忽然就不见了,只有烟波荡漾。 去的时候如此速度,回来路途会堵塞么? 但愿你回来时,能够乘快艇速归。 黄遵宪倡导“诗界革命”,主张“我手写吾口”。 他宦游海外的创作,明显地反映了欧洲近代科学发展对人类生存环境与日常生活的影响,对照传统诗歌的取象设喻,已经有了很大不同,如梁启超认为是诗界革命“大旗”的《今别离》, “熔铸新理想以入旧风格”。本首诗写轮船、火车、电报、相片,表明了它们是“古人未有之物”。 从题材上来说,这是一首什么诗?抒发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是一首游子思妇诗,抒发的是一种离情别绪。 这是一首近代诗歌,在表现离情别绪方面与古代诗歌有什么不同? 古人写离别常用“断肠”一语。像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宵风残月”常用极哀的景,渲染极凄清的意境。而这首诗却选用轮船和火车为意象,给人新奇的感觉。而且,里面有大段的篇幅赞赏新式交通工具:“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这也使离别的情愁显得不那么浓、悲。在对离别时的描写上也不一样。古人喜欢对离别时的场面进行精雕细刻。对于那一短暂时刻的景、情充分的表现。而《今别离》“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写出的是一种离别的匆匆。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如何体现采用古法以表达新观念? 别肠转如轮“把传统的意境与火车的车轮转动加以联系便颇新异。在过去,诗人笔下的是“一日一万周”,而现在却是“一刻即万周”,则是对于现代速度传神的描绘,这在传统诗文中是没有的。这样的诗一下子把传统的时空观念打破了,人的视野拓宽了,思维也变得焕然一新。 “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目睹飞驰的双轮,诗人有何感慨? “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目睹飞驰的双轮,眼见时空的快速变换,人内心的忧愁在滋长。 全篇怎么集中突出了一个“快”字? 转、驰、载、动、速、快等动词的接连运用,渲染出现代交通工具的一种显著优势:超乎寻常的快速度。 全篇为什么集中突出一个“快”字? 现代火车和轮船具有古时不可能有的快速度,因此会加倍增生人的离愁别绪。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诗人为什么写古代的车舟 “载离别”? 古代的车舟诚然同样“载离别”,但毕竟速度有限,从而时空转换也有限,让人感受到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