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骨伤复习(课重堂点)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发展史
1、南北朝·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外伤科专书。
2、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是世界上采用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的第一人。
3、清·吴谦《医宗金鉴》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4、治疗骨折的四项基本原则: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
第二章、损伤的分类与病因病机
损伤病机: 明·薛己《正体类要》:“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1、气血津液为最主要的病机,筋骨皮肉为最常见的病机。
2、肝血不足,则出现手足拘挛、肢体麻木、屈伸不利;脾胃不佳,则出现肌肉瘦削、四肢疲惫、软弱无力。
第三章、临床诊查
1、肌力的测定标准:(6级)
0级:肌肉无收缩(完全瘫痪);
Ⅰ级:肌肉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够移动关节(接近完全瘫痪);
Ⅱ级:肌肉收缩可带动关节水平方向运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吸引力(重度瘫痪);
Ⅳ级:能抗地心吸引力移动关节,但不能抵抗阻力(轻度瘫痪);
Ⅴ级:能抗地心引力运动肢体,且能抵抗一定的强度的阻力(接近正常);
Ⅵ级:能抵抗强大的阻力运动肢体(正常)。
2、触诊:摸肤温时一般用手背测试并与对侧比较。
第四章、治疗方法
1、损伤散气辨证及其代表方:
1)初期:伤后1~2周内,多用“下法”、“消法”
①攻下逐瘀法:桃核承气汤,大承汤
②行气活血法:桃红四物汤、复元活血汤;柴胡疏肝散、金铃子散、膈下逐瘀汤、顺气活血汤
③清热凉血法:五味消毒饮、加味犀角地黄汤,四生丸,十灰散,小蓟饮子
2)中期:伤后3~6周,多用“和”“缓”两法
①和营止痛法:和营止痛汤,正骨紫金丹,七厘散
②接骨续筋法:续骨活血汤,欣赏续断汤,接骨丹
③舒筋活络法:舒筋活血汤,活血舒筋汤
3)后期:伤后7周以上,多用“补”“温”两法
①补气养血法:(四君子汤、四物汤、十全大补汤、八珍汤)
②补养脾胃法:(参苓白术散、健脾养胃汤、归脾汤)
③补益肝肾法(壮筋养血汤,生血补髓汤,养筋健骨汤,肾阴虚用四物汤加左归饮,肾阳虚用四物汤加右归饮)
2、折顶
横断或锯齿型骨折,如患者肌肉发达,单靠牵引力量不能完全矫正重叠移位时,可用折顶法。术者两手拇指抵于突出的骨折一端,其他四指重叠环抱于下陷的骨折另一端,在牵引下两拇指用力向下挤压突出的骨折端,加大成角,依靠拇指的感觉,估计骨折的远近段骨皮质已经相顶时,而后骤然反折。反折时环抱于骨折另一端的四指将下陷的骨折段猛力向上提起,而拇指仍用力将突出的骨折段继续下压,这样比较容易矫正重叠移位畸形。用力大小,依原来重叠移位的多少而定。通过这以手法不但可解决重叠移位,也可以矫正侧方移位。此手法多用于前臂骨折。
3、(重点)夹板固定:骨折复位后选用不同的材料,根据肢体的形态加以塑性,造成适用于各部位的夹板,并用系带扎缚,以固定垫配合保持复位后的位置。
(1)夹板固定的作用机制:①扎带、夹板、压垫的外部作用力; ②肌肉收缩的内在动力;
(2)夹板固定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1)适应症:①四肢闭合性骨折(包括关节内及近关节内经手法整复成功者)。股骨干骨折因肌肉发达收缩力大,须配合持续牵引。②四肢开放性骨折,创面小或经处理伤口闭合者;③陈旧性四肢骨折运用手法整复者。
2)禁忌症:①较严重的开放性骨折;②难以整复的关节内骨折;③难以固定的骨折,如髌骨、股骨颈、骨盆骨折等;④肿胀严重伴有水泡者;⑤伤肢远端脉搏微弱,末梢血循环较差,或伴有动脉、静脉损伤者。
(3)常用的夹板材料:杉树皮、柳木皮、竹板、厚纸皮、胶合板、金属铝板、塑料板。
(4)固定垫使用方法:
一垫固定法:主要压迫骨折部位,多用于肱骨内上髁骨折、外髁骨折,桡骨头骨折及脱位。
二垫固定法:用于有侧方移位的骨折。
三垫固定法:用于有成角畸形的骨折。
(5)夹板固定后注意事项:
①抬高患肢,以利肿胀消退;②密切观察伤肢的血运情况,及时处理异常情况;③询问骨骼突出处有无灼痛感;④调整扎带的松紧度;⑤定期进行X线检查;⑥早期功能锻炼;⑦达到骨折临床愈合标准,解除夹板固定。
(6)夹板固定的操作步骤:
根据骨折的部位、类型及患者肢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夹板(经过塑形后),并将所需用的固定器材料准备齐全,整复完毕后,在助手维持牵引下,如需外敷者将药膏摊平敷好,再将所需的压垫安放于适当的位置,用胶布贴牢。将棉垫或棉纸包裹于伤处,勿使其有皱褶,将夹板置于外层,排列均匀,板间距以1~1.5cm为宜。板的两端勿超过棉垫,骨折线最好位于夹板之中央,由助手扶持板,术者依次捆扎系带,两端扎带距板端1~1.5cm为宜,防止滑脱。
4、扎带捆扎后要求能提起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