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总结: 酶作用的特性: ?专一性 ?高效性 ?反应条件温和 注:“+”表示添加,“-”表示不加,“*”的多少代表颜色的深浅,#表示无颜色变化。 A.蔗糖被水解成非还原糖 B.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还原糖 C.淀粉酶活性在40 ℃时比在60 ℃时高 D.淀粉酶对蔗糖的水解具有专一性 精要点拨 在酶的相关实验中,设计实验时的注意点: (1)探究温度对实验的影响中,底物不能选用H2O2溶液,因为即使没有酶的催化,随着温度的升高,H2O2的分解速率也会加快,不能准确反映实验的结果。 (2)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底物可以选淀粉,检测的试剂用碘液,不能用斐林试剂,因为斐林试剂的显色反应需要加热,会影响实验结果。 (3)在探究淀粉酶的专一性时,如果底物选用淀粉和蔗糖,则不能用碘液检测实验的效果,因为对蔗糖来说,无论有没有反应都不变色,要选用斐林试剂,通过检测还原糖的产生与否,得出结论。 考点四 实验理论——变量分析 1.变量的种类 变量是实验设计中可以变化的因素或条件,依据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可分为以下两类: (1)自变量与因变量:自变量是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该因素的改变将引起实验结果的相应改变,是实验要研究的因素。因变量是因自变量不同而导致的不同的实验结果。它们之间是因果关系,自变量是原因,因变量是结果。 (2)无关变量与额外变量:无关变量是指实验中除自变量外也能影响实验现象或结果的其他因素。由无关变量引起的实验结果就是额外变量。它们之间也是因果关系。 2.自变量的确定和控制 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变量,进而确定控制的措施。例如:“探索淀粉酶的最适温度”的实验。 (1)变量的确定: 自变量是相同的酶处在不同温度下即温度梯度,即“探究什么”,则“什么”就是自变量。 (2)自变量的控制: 在确定了自变量是温度梯度后,应将淀粉酶置于温度梯度下,如:25 ℃、26 ℃、27 ℃…… 控制变量的方法,常用的有“施加”“改变”“去除”等。 3.无关变量的确定与控制 例如:请指出探究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的无关变量是什么,应如何控制? 实验的关键在于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通过设置对照实验,即可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又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不论一个实验有几个实验变量,都应确定一个实验变量对应观测一个反应变量,这就是单一变量原则,它是处理实验中的复杂关系的准则之一。 【例9】 下列关于酶特性实验设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一定是酶的种类 B.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酶的浓度 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时,自变量是温度 D.探究酶催化作用的最适pH时,应设置过酸、过碱、中性三组 【例10】 下列对有关实验的变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温度和pH是自变量 B.在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的实验中,正方体琼脂块的体积是无关变量 C.在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作用的实验中,插条生根数是因变量 D.在探究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实验中,胚芽鞘是否接受单侧光照射为自变量 【例11】 猪笼草是一种食虫植物,为了验证猪笼草分泌液中有蛋白酶,某学生设计了两组实验,如下图所示。在35 ℃水浴中保温一段时间后,甲、乙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双缩脲试剂,丙、丁试管中不加任何试剂,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 A.只有实验①能 B.只有实验②能 C.实验①、实验②都能 D.实验①、实验②都不能 考点五 ATP的结构与作用 1.ATP的结构简析 (1)组成元素:C、H、O、N、P。 (2)简称:三磷酸腺苷。 (3)各字母代表的含义:A——腺苷(腺嘌呤+核糖);P——磷酸基团;~——高能磷酸键。 (4)结构简式:A—P~P~P(远离腺苷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容易断裂,也容易形成)。 2.ATP的形成途径 新课标·生物·高三总复习 高考调研 第三单元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8讲 酶和ATP 考纲要求 (1)酶在代谢中的作用(Ⅱ) (2)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Ⅱ) 考点突破 考点一 酶的本质 1.酶的本质及生理功能 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作用原理 催化作用(生物催化剂) 生理功能 细胞核(真核生物) 核糖体 合成场所 少数酶是RNA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来源及化学本质 例外? 2.酶与激素的比较 在生物体内均属高效能物质,即含量少、作用大、生物代谢不可缺少 共性 调节作用,作用后被灭活 催化作用,作用后保持不变 生物功能 氨基酸衍生物、脂质等 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0.(精制)太阳与士兵详解.ppt
- 5.4眼睛与眼镜2详解.ppt
- 10.《风筝》张兖东详解.ppt
- 10.1_认识竞争_(北师大版七下)详解.ppt
- 10.1第一类曲线积分详解.ppt
- 3.1基因分离定律(3课时)详解.ppt
- 10.1认识分子详解.ppt
- 5.4植物茎的输导功能详解.ppt
- 10.1食物中能量的释放1详解.ppt
- 5.4走向整体的世界人民版必修2详解.ppt
- 剖析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多元影响因素:理论与实践的深度洞察.docx
- 2025年人教版8年级数学下册《一次函数》单元测评试题(详解).docx
- 生白术提取物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多维度探究:作用、机理与展望.docx
- 我国非寿险产品创新的深度剖析与路径探索.docx
- 2025年人教版8年级数学下册《一次函数》单元测评试卷(含答案详解).docx
- 2025年人教版8年级数学下册《一次函数》专题训练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 抵抗力稳定性.pptx
- 基于降噪自编码神经网络的个人信用评估模型创新与实证研究.docx
- 2025年人教版8年级数学下册《一次函数》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详解).docx
- 狄利克雷条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