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第二方案.doc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年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第二方案

2014年上半年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报告 一、矿井概况 山西柳林金家庄煤业有限公司始建于1996年,位于柳林县城东南约10km处的庄上镇梨树凹村境内,行政区划隶属于金家庄乡管辖。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以晋煤重组办发[2009]33号文,批复为单独保留矿井,井田东西长4.95km,南北宽2.78km,井田面积为6.0842km2。矿井证件齐全合法有效,机构完善,运行科学高效,属生产矿井。矿井批准开采3#-10#煤层,煤炭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证载能力均为175万吨/年。煤层开采标高880m-510m。 二、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 (一)矿井地质 1、地层 井田内地表大部分被第三系上新统(N2)、第四系中-上更新统(Q2+3)所覆盖,基岩仅在沟谷、沟谷下部两侧出露。据钻探揭露地层的层序由老至新有: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O2s)、峰峰组(O2f);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上统太原组(C3t);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下石盒子组(P1x),上统上石盒子组(P2s);第三系上新统;第四系中-上更新统。现结合钻孔资料,井田内揭露的地层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1)、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O2s) 根据L31号水文孔得知,上马家沟组揭露厚度108.92m。根据区域资料知,本组岩性以灰色、深灰色中厚层状石灰岩为主,矿物成分以方解石为主。 (2)、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 连续沉积于上马家沟组地层之上。L30、JZ1钻孔分别钻进101.06m、104.63m未完全揭露本组地层,L31孔揭穿该地层,揭露厚度114.31m,贺西矿H6孔揭露厚度138.40m。据钻探资料,本组下、中部多为浅灰、灰白色泥灰岩,夹厚层状硬石膏层;上部为中厚~巨厚层状灰白、深灰色石灰岩,隐晶质微晶或泥晶结构,岩石致密、坚硬、质纯,矿物成分以方解石为主,次为白云石,含燧石、黄铁矿结核及晶粒,变形层理及岩溶裂隙较发育,多为方解石脉充填。局部厚层灰岩中夹薄层泥质灰岩。 (3)、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 平行不整合于奥陶系中统峰峰组地层之上,以山西式铁矿及铝质泥岩为底界,K1砂岩底为顶界。L30、L31、JZ1号钻孔均钻穿本组地层,厚15.32~31.0 m,平均23.11m。下部为浅灰色、灰色铝质泥岩、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及灰白色细粒砂岩,含丰富黄铁矿结核,菱铁质泥砾,底部为铝铁矿薄层;上部为浅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含石灰岩,石灰岩中生物化石较丰富,灰岩下部含煤线。 (4)、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 零星出露于井田东南边界的沟谷中。连续沉积于下伏本溪组地层之上,以石英砂岩K1为底界,K3砂岩底为顶界,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厚80.9~104.74m,平均91.6m。按沉积环境和岩性特征,将本组分为上、中、下三段,分述如下: ①、下段:由K1砂岩底至8#煤层顶(L1石灰岩)。为一套灰至灰黑色细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组成的碎屑岩段,夹0~1层不稳定的生物碎屑灰岩,含煤3层,自上至下为8#、9#、10#煤层,为可采或局部可采的主要煤层。厚度40.7~43.55 m,平均厚度41.73m。 ②、中段:由L1灰岩底至L5灰岩顶,厚22.62~37.60m,平均28.82m。岩性主要由3~5层灰色生物碎屑泥晶、隐晶石灰岩夹深灰至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和少量薄层粉砂至细砂岩,含煤2层,自上而下为6#、7#煤层,均为零星可采或不可采煤层。 ③、上段:由L5灰岩顶界至K3砂岩底,厚3.55~5.83m,平均4.9m。岩性以灰色至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含菱铁质及黄铁矿结核。 (5)、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 出露于井田西侧沟谷中。与下伏太原组地层呈整合接触,以K3砂岩底为下界,K4砂岩底为上界,为井田内另一主要含煤地层。厚度40.75~67.85m,平均厚47.81m。岩性为灰色~深灰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为主,含煤3~5层,其中3、4#煤层为稳定可采的主要煤层。本组底部的中-粗粒砂岩(K3)层位稳定,灰色-深灰色,厚层状,成分以石英为主,分选性差,由下而上粒度从粗到细,底部一般为薄层细砾岩,砾径5~l0mm,常含大量煤屑,厚2.50~12.43m,平均7.76m。 (6)、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 出露于井田中东部的山谷中。该组以K4砂岩为底界,以K6砂岩底为顶界,连续沉积于山西组地层之上(整合接触)。根据区域资料知,岩性以灰-灰绿色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及泥岩为主,偶夹薄煤线。厚度66.12~102.18m,平均81.93 m。 本组地层以河流湖泊相沉积为主,属陆相沉积,按沉积环境和岩性特征可分为上、下两段,分述如下: ①下段:K4砂岩底至K5砂岩底,厚29.95~70.10m,平均46.45m。岩性以灰色-深灰色砂质泥岩及泥岩

文档评论(0)

h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