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 教 案 刘乃叔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文学院 2005.9 说 明   1.释字、词(多以《说文解字》为据,以说明字形与字义之关系、把握其本义),也释语法现象、古文化知识,又有古注阅读及讨论等项。   2.古文化知识对于学习古汉语十分必要,涉及历史、民俗等多方面知识。   3.古注阅读,是为使学生学会直接读懂古书,并了解注释之渊源,比较各家学说、古今学者看法之异同。   4.“讨论”是主讲者对教材编注者看法的商榷意见,有益于增加教学的科学性,培养学生研究、思辨能力。                绪 论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前人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汗牛充栋的古代文献。只有具备深厚的古代汉语知识基础,方可阅读古代典籍,才能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没有古汉语基础,无论从事何种语文、文化工作,终觉“头重脚轻根底浅”,这是无数人目睹之事实、身历之经验,故中文系学生必须学好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一般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书面语系统,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作品中的语言,即文言。当然,它也指唐宋以来以北方话为基础而形成的古白话。我们当学习前者。   学习重点为古汉语词汇。   学习方法为大量阅读,背诵名篇,使用辞书,掌握实词词义、虚词用法。   胡安顺《古代汉语》为当代最优秀的语言学家胡安顺先生与其它著名学者所编着、教育部推荐教材。其文选、通论、常用词三大部分设计合理,选文丰富、有代表性,为公认之优秀教材。   我们以此为教材,是我们争取接近并达到全国重点高校古代汉语教学水平的重要举措。另外,我们在教学中采用其它学者及我系教师对胡顺《古代汉语》的研究、商榷意见(以《余淑荣〈古代汉语〉注释汇考》为辅助教材),以使我系古代汉语教学具有较高的科学性。   教师讲授重点篇章,常用词及某些通论、部分文选,由学生自己阅读。   以余淑荣《〈古代汉语〉习题集》为主要作业练习。 ? 左 传   与其它二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相比,《左传》之史料价值、文学水平都是最高的。   我们认为《左传》是传《春秋》的。   《左传》讫于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但后附加一段,记知伯死。知伯 死于前453年,故教材认为《左传》讫于前453年。《春秋》讫于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如此计,《左传》当比《春秋》晚二十六年,而非二十八年。    《左传》记鲁国十二公:隐公(11年)桓公(18年)庄公(32年)闵公(2年)僖公(33年)文、宣、成(各18年)襄(31年)昭(32年)定(15年)哀(27年)。   晋杜预将《左传》分年附于《春秋》后,并为作注。   今人杨伯峻作《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81年),为较好的参考书;沈玉成有《左传译文》(中华书局1981年),可供参考。 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 字词: 1. 邑,2. 说文:“国也,3. 从囗。先王之制有大小,4. 从卩。”“邑”后变为“右耳刀”,5. 表地名。 6. 都,7. 有先君之旧宗庙曰都。从邑,8. 者声。《周礼》:“距国王百里曰都。”《左传· 庄二十八年》:“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 9. 厌,10. 此是压之古字。作满足讲,11. 古字为猒。《说文·甘部》:“猒,12. 饱也,13. 足也。从 甘肰(肰,犬肉也)。”后以“厌”借为之,厌则加土为压,猒字遂废。 14. 鄙,15. 《说文·邑部》:“五酂为鄙。”段注:“五百家也。《春秋》经传“鄙”字多 训为边。” 16. 毙,17. 《说文·犬部》有獘,18. “顿仆也。……《春秋传》曰:与19. 犬,20. 犬獘。或从死。” 杜预注:“毙,踣也。” 21. 聚,22. 《说文·乑部》:“聚,23. 会也(按,24. 乑,25. 众立也。从三人)。一曰邑落为聚。” 此处聚为动词。杜预注:“完城郭,聚人民。” 26. 袭,27. 《说文·衣部》:“左衽衣也。从衣,28. 龖省声。”“袭击”为假借义。 29. 寘,30. 《说文新附》:“寘,31. 置也。” 32. 既,33. 《说文·皀部》:“小食也。”表示进食之后,34. 与35. “即,36. 即食也”正相反。引申 为“完了”之义。 10.献,《说文·犬部》:“宗庙犬名献,犬肥者以献。” 11.羹,《说文》释为“五味和羹”。小篆从羔从美。 12.舍,《说文·亼部》:“市居曰舍。”假借为舍,后为假借义加手旁。 二、语法 1.双宾语:谓之京城大叔。不如早为之所,永锡尔类 2.复杂谓语:尔有母遗(连动)、使居之(兼语) 3.前置宾语:姜氏何厌之有、敢问何谓也、其是之谓乎 4.判断句:制,岩邑也 5.使动用法:惊姜氏,无生民心 6.兼词:虢叔死焉,公伐诸鄢 7.分数表示法:大都不过三国

文档评论(0)

zhaoxiao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