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蜀道难 教案25(人教版必修3).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4 蜀道难 教案25(人教版必修3).doc

2.4 蜀道难 教案25(人教版必修3) 【背景资料】 一、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亚,他就诞生在中亚的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五岁时随父亲迁居绵州的彰明县(今四川江油)清廉乡。从李白自叙青年时代的阔绰生活看来,他的家庭可能原是一个富商。幼年时,他的父亲对他进行过传统的文化教育,在青年时曾接近过戴天山的道士和纵横家赵蕤,也受过儒家的影响,思想比较复杂。但总的说来,受纵横家及道家的思想影响较深。这些思想支配着他的生活,使他沿着一条传奇式的生活道路,度过了自己光彩而又坎坷的一生。 二十五岁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上安州裴长史书》)。后来寓居安陆。以后的十年间,又北上太原,西人长安,东至鲁郡,结识了不少名人,写了不少诗文。据传他初到长安时,贺知章一见,惊叹为“谪仙人”,称其诗可“泣鬼神”,因而誉满京师。天宝元年(七四二),因玉真公主等的荐举,被召人京,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礼遇。不过翰林毕竟是个号称“清秘”而不预实权的职位。时值玄宗后期,老迈而昏聩的玄宗,不过利用李白的敏捷诗才,为他写点行乐词章,并不加以重用。在李白看来,这仍是和“倡优同畜”,他一向所抱“辅弼天下”的愿望,当然无法实现。他既不安于充当侍臣,又受到同僚中人的谗毁,仅在宫廷里待了不到两年,便被“赐金放还”。在这一时期里,由于接近了帝王权贵,观察到宫廷生活的内幕及上层统治集团的荒淫腐朽,使李白对现实有了清醒的认识。他的一些抨击现实的诗篇,大都产生于这个时期。 离长安以后,李白便长期过着漂泊流浪的生活,足迹遍及梁宋、齐鲁、幽冀,并多次往返于东越、金陵、宣城。安史乱后,他本想隐居庐山,却被永王磷邀请参加了幕府。至德二年(757),永王违背肃宗的命令东巡,被肃宗击败。李白受牵连坐罪,长流夜郎,行至巫山遇赦得还。61岁时,李光弼东镇临淮,李白闻讯前往请缨杀敌,希望在垂暮之年,为挽救国家危亡尽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于当涂县令、唐代最有名的篆书家李阳冰处。 唐代开国后的100多年,由于统一安定,人民得以休养生息,生产力大有发展。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加强统治,也大力选拔人才,进入官僚机构。因而一般士大夫有进身的途径,这使他们对自己对社会都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和李白年辈相近的诗人如岑参、高适、杜甫、李颀等都在作品中表现了不同程度的蓬勃向上的精神。而在李白诗里,这种精神表露得更为昂扬、充沛。他一生到处奔走,希望“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一再表示“何时腾风云,搏击申所能”!并断然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这种积极、奋发的精神,,起着激励人们向上的作用。 虽然自隋以来所实行的科举制度,为下层士大夫开放了仕进之路,但是李白所走的却是另外一种道路。他既羡慕张良的从赤松子游又为帝王师,也赞叹鲁仲连的谈笑却秦军,欣赏郦食其的片言下齐城。李白曾因道教关系得人翰林,可惜没有任何机会,使他能在政治上有所建树。直到在永王幕下时,还抱着“为君谈笑静胡沙”的幻想,希望在政治上创造奇迹。然而,李白究竟是一个伟大的诗人,而不是一位政治家,他的理想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李白不仅始终如一地对政治关心,对当时的政局也很敏感。他对开元、天宝年间掩盖在繁荣外衣下的政治危机是有认识的,并曾对玄宗的荒唐思想和乖谬措施,予以无情的批判。如《古风》(“秦王扫六合”)是讽刺玄宗信神求仙,《远别离》是警告玄宗,奸臣擅权将为祸乱之阶,《古风》(“胡关饶风沙”和“代马不思越”),则是对玄宗的轻启边衅、虐害武臣的愤惋。至于外戚、宦官、佞幸之臣的骄横暴乱,李白更是十分痛恨。如《古风》(“大车扬风尘”)等诗,直斥“中贵”和“斗鸡者”,给他们以严厉的批判和揭露。特别在天宝后期,当朝野惊传安禄山的叛乱阴谋时,李白曾“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深入幽燕,一窥虚实。然而,“欲献济时策,此心谁见明”!他在北上及回程的诗中,都曾沉痛地诉说自己的忧愤之情。安史乱后,他更是关怀国事,如说:“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誓欲斩鲸鲵,澄清洛阳水。”(《赠张相镐》其二)又说:“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对国家的危亡,人民的灾难,表示了深切的忧虑。 李白对泥古而不通今、虚伪而迂腐的儒者是十分厌恶的,曾写诗嘲笑他们,讽刺他们,并明白表示,自己和这些儒生绝非同道;对汉以来奉以为正宗的儒家的礼教,极为轻蔑、鄙视;对孔孟思想带给人们的精神束缚,给予有力的反击。 李白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曾以豪迈的情怀,奔放的诗句,赞颂我国的壮丽河山。奔腾咆哮的黄河,崎岖险阻的蜀道,落自九天的瀑布,无不给以汪洋恣肆的描绘,再现大自然的雄伟的形象。他曾凭借想像,描写幻梦中的天姥山,展现了雄奇瑰丽的神仙世界,表现了他对自由、光明的渴望与追求。有时写月,写山,又极

文档评论(0)

dingyx01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30140202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