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写规范的并列式议论文
高考阅卷老师提示:结构要清晰 好的结构,既能展示考生清晰的思路,又能提高老师阅卷的速度。 好的结构还应该伸缩自由,驾驭自如。 阅卷老师在高速阅读的情况下,希望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看清作者的思路,看清全文的布局安排,如果看不清段和段之间的联系,不可能打高分。 因此,巧妙安排文章结构,也是文章得分的亮点。 一要“结构完整” 所谓“结构完整”是与“残缺破碎”相对而言的; 二要“层次分明” 从文章的章法上说,文章结构要思路清晰, 条理分明,段落的划分和安排恰当,各个部分的布局合理。 文章无定法,作文有常规。掌握几种基本的结构模式,能使我们在考场上快速构思,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搭起文章的骨架。 考场作文通常可分为三个部分,即开头,结尾和主体。主体部分最常见的结构有三种: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 段落是具体而微的文章,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不仅可以用来谋篇,也可以用来构段。 写规范的并列式议论文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议论文的并列式结构特点, 掌握“并列式”模式的写法 并列式结构 它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结构形式。 即在论证的思路中,将论点分解成若干个方面,而这几个方面的关系是并列的、不分主次的,它们并列平行地叙述事件、说明事物或以几个并列的层次论证中心论点的结构方式。 并列式结构 论据式并列 论点式并列 ?? 并列式结构有两种类型:论据并列;分论点并列。 后者更能显示思辨的深度。它们的区别是: 论据的并列: 论点的并列: 在确立中心论点之后,首先展开联想,寻找恰当的论据,然后再考虑如何通过对论据的分析议论去扣题点题。 在确立中心论点之后,首先从道理或逻辑上把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并列的分论点,然后再考虑如何论证分论点,既可以用事例论证,也可以用因果分析、假设推理或比喻说理等方式展开论证。 例: 以“读书”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使用并列式结构 (一)扣得住 例一:《读书》 1、读书要明确的目的; 2、读书要有良好方法; 3、读书要服务于社会。 (三)排得顺 例三:《读书乐》 1、读书乐在它是个人成长的必需; 2、读书乐在它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3、读书乐在它是民族繁荣的保证。 (二)分得开 例二:《读书乐》 1、读书可增长知识,充实头脑,一乐; 2、读书可开拓视野,丰富情感,二乐; 3、读书可提高素养,陶冶情操,三乐。 分解的角度: (1)并列分解“是什么” (2)并列分解“为什么” (3)并列分解“怎么办” 1、概念分析法:是什么,主要是回答类别和性质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类”。阐述中心论点里关键概念的内涵或外延,提炼分论点。 例1:勇敢 1、勇敢是富贵不能淫的品质。? 2、勇敢是贫贱不能移的人格。 3、勇敢是威武不能屈的气节。 从“是什么”角度展开构思 2、因果分析法:为什么,主要是回答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因”。因果关系的分解,是在提出中心论点后,在中心论点的前面加一个“为什么”,从不同的侧面来阐释,构成分论点。 从“为什么”角度展开构思 例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1、世界千变万化,事物是复杂的,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2、人们看问题的方法、角度不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3、评判事物的标准不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3、条件分析法:怎么办”,以中心论点作为结果,提炼满足这一结果的“条件”来设立分论点。 这是从解决问题的途径来进行分解, 如话题“人生的加减法”可以提出: ①面对人生的加减,要携一颗淡然之心; ②面对人生的加减,要加一点自然的清逸野气; ③面对人生的加减,贵在坚持自我。 分论点确立之后,如何将其展开,组织材料呢? 下面介绍一些实用的方法。 一、问答式: 这一式就是在文章的开头提出一个统摄全篇的问题,然后从不同的角度作答的方法——从是什么、怎么做或分领域的角度划分分论点 如学生习作《没有付出,哪来成功?》。开头第一句就发问:成功是什么?然后从三个方面作答: A、来自自然界的回答B、来自人间的回答C、现在我们可以郑重地回答 。 在“来自自然界的回答”中,种子以付出代价而破土成长作答,母蚌以忍受痛苦而孕育珍珠作答,蜜蜂以辛勤劳动而酿成花蜜作答;在“来自人间的回答”中,贝多芬以战胜病魔而坚持创作作答,奥运健儿以敢于拼搏而为国争光作答。最后,“我们可以郑重地回答”:成功是不容易的,没有付出,便没有成功,没有巨大的付出,就没有巨大的成功!没有经历过风雨的考验,天边又怎么能出现彩虹?没有付出,哪来成功?作者就是以这种“一问多答”的形式把文章组织得井井有条的。 ?二、诗句式:用若干有概括力的名句来支撑整个文章的结构,分别领起几个部分,构成主体——适合论据分论点式。 如2012年吉林高考佳作《名句书写情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