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越剧的服装.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章越剧的服装

第五章 越剧的服装  越剧在小歌班初期,男角扮书生、公子,借用生活中秀才帽、瓜皮帽、竹布衫、绸长衫;扮士绅,借用生活中彩缎长袍、扎脚裤、黑缎马褂;扮官宦的也有用庙里的木偶神像蟒袍;男班扮女角,把自己顶后的辫子散开,梳发髻,搽燥粉,穿生活中的竹布裙、衫和嫁时衣的彩绸衣、花裙等作演出服装,后来向绍兴大班行头主租用戏装,放在一担豆腐皮篾篓里,走农村跑城镇,这就是越剧最早出现的衣箱形式。租赁行头多以袄、衫、蟒、靠、箭衣为主,行头样式,多为绍剧、京剧传统样式。 越剧盔帽  越剧在20年代至30年代的绍兴文戏时期,受上海京剧衣箱制影响,主要演员和群众演员的服装开始分开。主要演员穿私彩行头,有专管私彩大衣的人,负责主要演员的服装穿戴和保管。这些私彩行头,由主要演员添置,或由过房娘资助添置,旁人是不能穿用的。有些没有经济条件添置私彩行头的主要演员,则用借债的方法来添备私彩行头。临时有人生病,客串当头牌的演员,则穿香衣班头的服装。香衣班头即是专管穿衣、借衣的小老板。一般姓名不上水牌的角色及担任旗牌和龙套的群众演员,均穿堂中行头。堂中行头往往由班主或香衣班头出资租借而来。专管私彩行头的人,称私彩大;专管堂中行头的人,叫堂中大衣。堂中大衣中,又分男角堂(专管男角穿衣)、女角堂(专管女角穿衣)。一些主要演员非常重视自己的私彩行头(也叫私房行头),往往戏班老板在搭班聘用演员时,也要看演员私彩行头的多少,当时的观众也是看人看行头,看行头看人,因此名演员竞相炫耀行头,有的小旦演出一夜连换十多套新服装。 瓜皮帽 30年代后期至40年代前期,越剧舞台上出现金亮的光片服装,演员互相攀比行头,攀比穿戴之风曾盛行一时,从而形成舞台上人人头上珠光宝气,个个身上光片闪闪的现象。有些演员演穷书生时,也是满身光片,更有甚者,丑角在演古装戏时,把清末女子服装原封不动穿上舞台,产生不伦不类的怪现象。有人称这时的越剧服装杂乱无章时期。 1943年春,大来剧场演出的《雨夜惊梦》,韩义对剧中魔王及四个小鬼的服装作了设计,由老板出资定制。这是越剧服装专门设计之始。 点翠发簪   而全剧完整的服装设计,则始于1943年11月袁雪芬主演的《香妃》。因该剧角色既有汉族、满族又有回族,既有帝王将相,又有军士、百姓,为了艺术上的完美,所有角色的服装,统由韩义设计。服装设计图在剧务部通过后,由演员自己置办,戏院老板根据角色的主次贴一部分服装费,附加在演员的包银(工资)中。这是重大的改革,使越剧服装样式统一到导演构思中来。这时期的越剧服装,强调历史时代感,与传统的戏曲服装相去甚远。如1944年1月,从大来剧场演出的《木兰从军》开始,服装按朝代设计,但片面追求历史的、生活的真实,把水袖去掉,改成宽袍大袖,后感到这样与长袖善舞的戏曲表演风格相悖,才又恢复水袖。在衣料上,大量地用市场上的成品花布、缎、纱、绸、纺做戏服,如雪声剧团演出的《绝代艳后》就用了长纱,《卖花女》就用了花布料。在纹样上,改变了以前传统服装纹样过于繁琐、浓艳的花纹,改成以简炼、集中、素净的风格为主,主要集中领圈、袖口、门襟上面,纹样以回纹、云纹居多。服装绣花的方法,原先是把花纹绣在整件服装上,这样的服装经过一二个戏穿下来,衣料变旧,又不能洗。后来改革把花纹绣在小纺上(一种较薄的绸料)剪下来,缝制在服装上,可以多次使用,服装又有新鲜感。 《楼台会》  在40年代后期,越剧服装的改革,通过各种成败的教训,才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拥有一批设计、制作队伍。如服装设计者有幸熙、苏石风、韩义、张坚安,服装纹样设计者有谢杏生,服装制作有金琴生、张荣根、金杏荪,盔帽制作有方惠勤,靴鞋制作有沈梅芬。他们为越剧服装的改革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红楼梦》  1956年上海的民间越剧团改为新国营后,戏服统一由公家制作保管。原来的服装设计都是由设计布景的舞美设计师兼任,从1955年开始,有了专职服装设计师,如上海越剧院的陈利华。1960年该院又培养了孙志贤、包翠玉、张娟娟等一批专职服装设计师。越剧服装具有淡雅、柔美、简洁、清新的特色。在配色上,突破衣箱常用的上五色和下五色的规范,增加了大量的中间色,使服装色彩的色阶逐步丰富起来,加强了优美、柔和的感觉。在衣料上,不再用传统服装反光性较强的软缎,而主要用无反光性的绉缎作面料,兼而丝绒、乔其纱、珠罗纱等,水袖则用无光纺。服装的款式和佩饰,从我国传统人物画(特别仕女画)和民间美术中寻找借鉴,创造了自己的新式样,然后按人物不同需要,配上云肩、项链、飘带、丝绦、玉佩等,使服装变化丰富起来,并且带有历史时代感。由于题材关系,越剧服装基本特色是在传统的服装基础上,以明代款式居多。 《梁

文档评论(0)

dlhs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