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结过程中二恶英的排放浓度及同系物分布.docVIP

烧结过程中二恶英的排放浓度及同系物分布.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烧结过程中二恶英的排放浓度及同系物分布

烧结过程中二噁英的排放浓度及同系物分布 邹 川1,2,韩静磊1*,杜兵3,李楠3 (1环保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州,510655;2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广州,510640;3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北京,100029;*联系人,E-mail:hanjinglei@scies.org2, 3, 7, 8位取代二噁英同系物浓度分布进行了对比,为烧结工序中二噁英排放控制提供基础数据。 材料与方法 2.1 样品采集 所采集的样品列于表1。烟气采集用等速烟气采样器( Isostack Basic,TCR Tecora),分别于机头和机尾排烟处采集烟气样品,每个采样点连续采集3个样品,每批次处理的采样材料( 含滤筒及XAD2树脂) 备运输空白,采样前加入采样内标EPA 1613CSS;飞灰样品分别于机头和机尾电除尘器飞灰出口采集;成品矿于成品仓采集。所有样品均避光保存运输,采样时间为2008年2月。 2.2 样品前处理与仪器分析 样品类型 采样位置 采样个数 烟气 机头 6 机尾 3 飞灰 机头电除尘 2 机尾电除尘 1 成品矿 成品仓 1 表1采集样品清单 样品前处理参见文献,样品添加净化内标( LCS)及进样内标( ISS),分析仪器为HRGC-HRMS( Aglient6890, Waters AutoSpec Primer),DB-5MS硅熔毛细管柱,进样口温度280oC,不分流进样,程序升温;EI离子源,温度300oC,选择性离子检测( SIM),仪器分辨率高于100 000。 结果与讨论本课题研究对象为国内某钢铁厂2005年投产的360 m2烧结机,日产烧结矿为10428t/d,年运行8708h。烧结机工艺流程如图1,点火温度为1141oC,废气平均温度为124oC,机头机尾分别用260 m2、210 m2电除尘,配料破细粗破各样品中均有二噁英检出( 表2)。由表2可知,烧结工序中产生的二噁英主要分布于机头飞灰中,其毒性当量质量分数为1.08 I-TEQ ng/kg,表明机头静电除尘对控制二噁英排放起了很大作用,通过回收机头飞灰,使其重回烧结机进行二次燃烧能有效减少烧结过程向环境中排放二噁英。机头排放烟气中二噁英毒性当量浓度明显大于机尾,前者约为后者的10 000倍,可能与烧结烟气主要从机头排出有关。此外,成品烧结矿中也检测出二噁英,毒性当量浓度为0.00091 I-TEQ ng/kg。 样品类型 实测浓度(质量分数)/ ng·m-3(kg-1) 平均浓度(质量分数)/ ng·m-3(kg-1) 毒性当量浓度/ I-TEQ ng·m-3(kg-1)* 平均毒性当量浓度/ I-TEQ ng·m-3(kg-1) 机头烟气 1.87~6.15 3.46 0.19~0.72 0.48 机尾烟气 0.058~0.065 0.061 0.0046~0.0051 0.0049 机头飞灰 14.20~25.70 19.95 0.66~1.50 1.08 机尾飞灰 0.25 — 0.015 — 成品矿 0.026 — 0.00091 — *单位:烟气,I-TEQ ng/m3;飞灰和成品矿,I-TEQ ng/ kg。 3.2 二噁英同系物分布 “从头合成”( de novo) 是碳、氢、氧和氯等元素通过基元反应生成PCDDs/ PCDFs,通过该过程产生的二噁英同系物分布特征有很多共同之处:PCDFs质量浓度远大于PCDDs;随着氯取代数的增加, PCDDs各同类物质量浓度呈增加趋势PCDFs中的PeCDF和HxCDF的质量浓度较高17种2, 3, 7, 8位取代二苯并二噁英/呋喃( PCDD/PCDFs) 同系物的质量浓度分布,其分布特征与燃烧过程从头合成的二噁英同系物分布特征相似,由此可以推测,烧结过程中生成二噁英的主要机理可能是从头合成。 对比图a与图b可知,机头与机尾烟气中2, 3, 7, 8位取代二噁英同系物分布特征存在差异,可推断机头与机尾烟气中二噁英来源并非完全一致。其中,PCDFs随着Cl原子取代数目的增加, 同系物浓度呈下降趋势,而PCDDs则相反,这与国内的相关文献报道一致。 结论参考文献etra-through Octa-Chlorinated Dioxins and Furans by Isotope Dilution HRGC/HRMS. Washington, D.C. 张漫雯, 张素坤, 李艳静等. 检测沉积物中多氯代二苯并对二噁英和多氯代二苯并呋喃( PCDD/Fs)的前处理方法优化, 环境化学, 2011, 30: 723-724 陆勇, 田洪海等. 电弧炉炼钢过程中二英类的排放浓度和同类物分布, 环境科学研究, 2009, 22:304-308 表

文档评论(0)

yoush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