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项目九抽样推断.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9项目九抽样推断

区间估计----课堂训练 现从某班200名学生中抽取10名同学,得知其英语成绩分别为58分、62分、70分、72分、75分、76分、80分、81分、86分和90分。要求以95.45%的可靠程度估计: (1)该班英语平均成绩的区间范围; (2)该班英语及格率的区间范围。 二、必要样本容量的计算公式 二、抽样估计的优良标准 抽样估计的优良标准有以下三个: 无偏性。样本指标的平均数应等于总体指标值。即样本平均数(或成数)的 平均数等于总体平均数(或成数) 一致性。当样本单位数充分大时,抽样指标应充分靠近总体指标。 有效性。优良估计量的方差应比其它估计量的方差小。 三、抽样估计的方法 (一)点估计 点估计是直接用样本指标代替总体指标。 若样本数据有足够代表性,则根据样本资料计算样本指标值,可以作为总体指标的估计值。 该法简便易行,原理直观,也是有科学依据的。它适用于要求不高,不考虑抽样误差也能满足需要的判断和分析。 二、区间估计——概率估计 区间估计是在一定的把握程度要求下,用样本指标推断总体指标所在的区间范围(或置信区间)。 区间估计三要素:估计值、误差范围和置信度. 总体平均数 的估计区间 总体成数 估计区间 区间估计之总量指标的估计 在总体平均数的区间估计或总体成数的区间估计的基础上,用区间的上限和下限分别乘以总体单位数即可得到总体总量指标的区间范围。 区间估计——基本步骤 总体平均数估计 总体成数估计 ①计算样本平均数 ①计算样本成数 ②样本平均数的方差 ②样本成数方差 ③平均数抽样平均误差 ③成数抽样平均误差 ④平均数抽样极限误差 ④成数抽样极限误差 ⑤总体平均数的估计区间 ⑤总体成数的估计区间 区间估计之计算实例 某市城调队组织专项调查以了解该市职工的月收入状况,采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方法,从本市20万名职工中随机抽取100名调查其月收入情况,要求在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下: ⑴对全市职工月人均收入进行区间估计; ⑵对全市职工月收入总额进行区间估计; ⑶对全市职工人均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人数所占 比重进行区间估计; ⑷估计该市月收入3000元以上职工总人数范围。 区间估计之计算实例(续1) 月人均收入 (元) 职工人数f 组中值 x xf 1000以下 1000—2000 2000—3000 3000—4000 4000—5000 5000以上 4 8 36 22 20 10 500 1500 2500 3500 4500 5500 2000 12000 90000 77000 90000 5500024780800126720050176000 合 计 100 — 326000 158240000 某市职工月收入样本资料及计算表 区间估计之计算实例(续2) 解:1.样本平均数 2.职工月人均收 入的样本方差 3.人均收入在3000元 以上职工所占比重 4.抽样极限误差 区间估计之计算实例(续3) 5.区间估计 ⑴职工平均月收 入的置信区间 ⑵职工总的月收入额的置信区间 3008.4×200000 ≦M≦3511.6×200000 即601680000≦M≦702320000 ⑶人均收入在3000元以上职工人数所占比重的置信区间 52%-9.9%≤P≤52%+9.9% 即 42.1%≤P≤61.9% ⑷人均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职工人数的置信区间 42.1%×200000≤T≤61.9%×200000 即 84200≤T≤138000 ㈠纯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 纯随机抽样的具体做法主要有摇号法、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 最初人们是先把个体编号。做这件事是用一个封闭的容器,其中有大小质地一样的分别标有0—9的10个球,使用的是这种机械装置。现在,一般计算机上都配有产生这种“随机数”的程序,可以在瞬间完成这个抽样过程。在日常应用中也可以使用随机数表来进行。 在实践中,根据情况和目的不同,对简单随机抽样方式常常会做些变更。 ㈡类型抽样——分层抽样 ★ 类型抽样是先将总体按某个主要标志进行 分组,再从各组中按纯随机抽样方式抽取 样本单位。 N1 N2 N3 n1 n2 n3 ㈡类型抽样——分层抽样(续1) 类型抽样适用总体内部差异较大的抽样。能使样本结构趋于总体结构,提高样本代表性,从而改善抽样效果。 实施类型抽样的前提:能找到正确的分类依据,则分类确能够提高样本代表性。若分类依据选择不当,则分类对提高样本代表性无益。 分类抽样的思想实质:分类的目的是控制偶然性的影响以提高样本的

文档评论(0)

dlhs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