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港珠澳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专题
研究报告
目 录
一、总 论 1
1.1 项目名称和承办单位 1
1.2 承办单位概况 1
1.3 编制依据、原则及范围 2
1.4 项目概况 4
1.5 结论、问题与建议 6
二、项目建设背景、目的、意义及必要性 8
2.1 项目建设背景 8
2.2 项目建设目的 12
2.3 项目建设意义 13
2.4 项目建设必要性 14
2.5 项目建设可行性 17
三、技术路线 19
3.1 改建规模、内容及生产方案 19
3.2 企业原有生产状况 20
3.3 技术方案路线 20
3.4 改造项目主要生产设备方案 27
3.5 公用、辅助设施 30
3.6 场地建设方案 31
四、节能分析 32
4.1 企业能源管理情况 32
4.2 项目实施前用电状况 32
4.3 项目拟采用的节能技术措施 32
4.4 项目节能量测算和监测方法 36
五、建设条件 41
5.1 主体工程概况 41
5.2 项目建设条件 41
六、环境保护及消防 46
6.1 环境保护 46
6.2 消防工程 47
七、劳动定员及安全卫生 48
7.1 劳动定员 48
7.2 劳动安全卫生 48
7.3 评价 50
八、项目保障措施及实施进度 51
8.1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 51
8.2 项目实施年限 51
8.3 计划安排 52
九、项目招标方案 53
9.1 招标工作原则 53
9.2 招标方案 53
十、投资估算及资金使用方向 55
10.1 投资估算 55
10.2资金使用方向 56
十一、节能财务评价与效益分析 57
11.1 节能财务分析 57
11.2 社会效益 64
11.3 环境效益 64
十二、项目风险分析及对策 65
12.1 技术风险 65
12.2 政策风险 65
12.3 结论 66
十三、结论 67
13.1 结论 67
13.2 建议 67
港珠澳大桥的兴建,虽然只涉及香港、珠海和澳门,但港珠澳大桥建成后,香港驱车到珠海、澳门只需分钟,比现在绕道广州虎门大桥要减少个多小时。兴建港珠澳大桥,可使珠江西岸城市,包括肇庆、顺德、佛山、江门和珠海,缩短与香港的距离,使这些城市可与深圳、东莞等东岸城市看齐;香港四大支柱行业也可因此将市场扩展至珠三角西岸。经济界人士认为,港珠澳大桥建成后,不仅将创造世界桥梁建设的奇迹,而且可使“大珠三角”区域经济,对内影响至广西、海南、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对外辐射至东盟自由贸易区,从而成为整个东南亚区域内的经济中心1 勘察工程概况
1.1 工程概况
拟建的港珠澳大桥位于珠江口外伶仃洋海域,根据设计线路,港珠澳大桥从香港经大澳,联接一条长米、能让大型船舶通过的斜拉桥,再转为低矮桥身越过珠江口最后在接近陆地时作“Y”型分叉,一条通往珠海,另一条接澳门。此外,也有人提出“桥隧合一”的新的设计线路(“港珠澳桥隧”),即在深水海域(伶仃水道)以沉管隧道方式穿越,隧道两端建设人工岛7676 2455573.50840261 35.332 线路二 2466372.37842004 2456702.11000400 39.417
注:表中坐标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
线路一:东起香港国际机场的南环路处(K0+000),在香港海域内(至K5+500)为高架桥线路,拟设两人工岛之间为海底隧道线路(K6+500~K12+500),人工岛(K12+500)以西为桥梁线路,西至珠海~澳门拱北对面海面,大桥在珠海及澳门对面海域落脚,然后再分道通往珠海及澳门(K35+332.109),跨海长度35.332km。
线路二:东起香港国际机场赤鱲角南路处的观景山(K0+000),沿大屿山海域以高架桥线路通过主航道,然后以桥梁线路通过海域,向西至珠海~澳门(K39+416.743),跨海长度约29.5km。
1.2 目的与任务
本次勘察的目的和任务是:在充分收集区域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本次开展的地面调查、物探及遥感工作,初步了解桥位区工程地质条件,为选定桥型线路提供依据。
本次工程地质勘探,应初步了解桥址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不良地质等问题。了解主要的覆盖层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基岩的埋藏深度、岩性、风化程度、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及其物理力学性质等,提供基础设计所需的物理力学参数,同时查明与桥型线路比选及桥隧比选有关的主要区域工程地质条件,为工可研究提供地质依据。
1.3. 工作依据
本次勘察主要执行以下规范、规程、标准及要求: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