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伦理学.ppt

  1. 1、本文档共10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应用伦理学

第七讲 环境与伦理 第七讲 环境与伦理 一、生态环境概述 1.生态环境的基本涵义: (1)广义环境与狭义环境; 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天然环境与人工环境; 自然群落与社会群落; 大环境与小环境; 二、生态环境问题 1.生态环境问题的生成和演变 (1)渔猎时代的环境问题 (2)农业时代的环境问题 (3)工业时代的环境问题 (4)信息时代的环境问题 我国的空气污染仍以煤烟型为主, 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烟尘。 三、生态环境的伦理道德 1.生态伦理学 (1)产生的背景 A.工业文明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性日益明显。到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现了一些震惊世界的生态灾难,使人们不得不正视人类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B.儒学的“天人合一”思想;佛教的“万物有灵”、“勿杀生”思想的借鉴作用; C.法国思想家、现代生态伦理学奠基人施伟兹提出:“敬畏生命、崇拜生命、尊重生命”; 四、人类谋求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过程 (1)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 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无论是原始经济时期、农业经济时期,还是工业经济时期,追求GDP的增长这样一种发展观一直统治着人们的认识。发展主要是按经济增长来定义的,以工业化为主要内容,以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增长为根本目标,认为有了经济增长就有了一切。这种高速的经济增长,不仅加剧了通货膨胀、失业等固有的社会矛盾,而且加剧了南北差距、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更为广泛而严重的问题。 参考资料 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 2.卡逊著:《寂静的春天》,吕瑞兰译,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 3.奥德姆:《生态学基础》,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 4.梅多斯等:《增长的极限》,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5.曲格平、李金昌著:《中国人口与环境》,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6.叶平:《生态伦理学》,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第一、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工业文明的价值观是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这种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以近代的机械论世界观为基础,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认为人是自然的主人和拥有者;自然是毫无内在价值可言的;人的使命就是去征服和占有自然,使之成为人类的奴仆。然而,一种文明如果把掠夺和征服自然以满足人的无穷欲望视为自己的价值目标,那么,环境污染与生态危机的出现就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我们要走出或超越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承认大自然的内在价值,把人与自然视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尊重并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美丽和稳定。 第二、正确处理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关系。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实现“代际平等”。确实,环境危机之所以引起人们的普遍不安与广泛关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环境危机不仅影响了当代人的生活质量,还威胁着后代人的生存。 工业革命以来的历史完全改变了人类的代际图景。到了20世纪后半叶,一方面,由于人口的剧增,人均资源消耗量与废物排放量的剧增,人类对地球的开发正在接近地球的承载极限;另一方面,由于知识的增加,我们已经能够准确地预见我们的行为对于后代的生存环境的影响, 因此,在分配地球上的有限资源时,我们必须要用代际正义的原则来处理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关系,要选择那种能够使对地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可能的能源使用战略。 第三、正确处理当代人之间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战略旨在促进人类之间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两个目标的实现都取决于当代人的努力。当代人之间能否公平地分配环境保护的成本与利益,能否建立一套鼓励人们的环保行为的制度安排,这直接决定着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一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如果当代人之间尚且不能实现某种最低限度的公正,那么,我们就很难指望他们会真正关心遥远后代的利益。因此,当代的集体努力与个人选择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的关键。 环保的实施在中国还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首先,普通民众的环保意识还很淡薄。为什么许多非法小矿、小煤窑等屡禁不止,封也封不掉,除了地方上的黑恶腐败势力的撑腰,恐怕环保意识的极度匮乏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甚至连其主管部门也对这种毁灭性的破坏环境的做法也视而不见。因此,必须对普通公众特别是干部,还有中小企业主开展环保教育, 其次,加大国家对环保的投资。 80年代,在国家经济力量较弱的情况下,环保投资的供求矛盾主要是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靠强化监督管理,通过法律、经济、行政手段,促使企业、部门和地方财政等增加资金投入来缓解的。这条措施在80年代应该说还是有一定成效的,但也出现不少问题。由于民主和法制的不健全,国家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