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某软件公司
案例1 网络用户点击下载软件 就一定表示同意软件许可协议吗? ——杰克诉某某通讯公司案 学号:109523060105 姓名:石伟庭 案情简介: 上诉人(原审被告):某某通讯公司 被上诉人(原审原告):杰克 3 案情简介 某某通讯公司通过其网站向浏览者免费提供Smart Download软件的下载。通过点击某某公司网站上相应的某个栏目的“下载”按键,浏览者就可以获得该软件。当浏览者下载该软件时,只有部分的网页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现,但如果下载者滚动该网页的话,我就能够看到一个特殊的链接写明“请审查并同意某某公司下载软件使用许可协议的条款”。进入该链接将会显示一个单独的“许可和支持协议”页面,根据该协议的内容,使用某某公司软件的人在下载或安装前,必须同意该许可协议的规定,否则,就请不要进行下载或者安装。同时,协议还包括了发生争议时提交仲裁的规定。 关键:即时用户不点击其中的“我同意”按键,也可以在此下载该软件。 双方辩辞 杰克:原告杰克是下载该公司软件的一个用户,由于认为该软件所具有的将用户个人资料通过互联网传送给某某通讯公司的功能侵犯了其隐私权,故而提起诉讼。 某某通讯公司:用户下载和安装其Smart Download软件的行为本身就可以视为同意接受包括仲裁条款在内的协议的约束,所以本案应提交仲裁,法院无权受理。 2 POINT 1 05’ POINT 2 10’ POINT 3 20’ POINT 4 05 讨论: 用户下载软件是否表示已经 同意协议并受协议约束? 42% 审理结果:法院经过多方考察和论证,最终没有同意某某公司要求的仲裁的请求。 理由:因为用户无需通过点击相应的按键就能够下载到该软件,从而没有注意到许可协议的存在,由于“对存在的合同条款进行合理的、显著的通知,并且由用户对这些条款作出毫不含糊的同意是非常重要的”,而某某公司却没有提供给原告这种显示毫不含糊的明示同意的任何机会,所以,原告不受该协议仲裁条款的约束,法院有权对之管辖并审理。 案例2 最终用户的 “拆封”行为是否是 向软件出售者发出承诺? ——某软件公司诉马特案 2 POINT 1 05’ POINT 2 10’ POINT 3 20’ POINT 4 05 案情简介: 上诉人(原审被告):某软件公司 被上诉人(原审原告):马特 3 原告某软件公司通过投资1千万美元汇编了一个全国的电话号码电子数据库,以光盘形式公开销售,商标名为Select Phone。其实行价格差别策略,区分个人用户与商业用户,卖给个人用户的价格要比卖给商业用户的价格低得多,作为个人用户,不得向他人扩散和网上传播,不可用于商业目的。但这一目标的实现面临很大困难,因为无法辨明购买者是商业用户还是个人用户,即时是个人用户购买,其也有可能将软件专卖与商业用户,套利行为将破坏价格差别策略的实施。 手段:某软件公司在个人用户使用的产品包装上声明,封入包装中的授权契约中存在一些使用限制。这些授权契约印刷于手册中,同时又被固化于光盘中,在软件的每次运行中都会显示在用户的显示器上,表明软件只能用于非商业目的。 案例 分析 3 马特于1994年从威斯康辛州麦迪森的一家零售店中购买了一套个人使用的select phone产品,但无视包装内的使用限制,将软件中的数据传到其建立的网站之上,并向使用者收费,且此收费低于商业用户购买该软件的费用。 双方辩辞 马特:根据法律规定,他并没有同意合同的全部条款,软件的外包装只有合同的一部分内容,而其他条款则在安装软件时才出现在他的电脑屏幕上。也就是被告在购买软件时并不没有机会看到许可协议的全部内容,只有在安装软件时才看到有关的条款。 某软件公司:当发现马特的行为后,向威斯康辛西区地方法院提起诉讼,主张被告的行为侵犯其版权,并违反软件的拆封合同条款。 2 POINT 1 05’ POINT 2 10’ POINT 3 20’ POINT 4 05 讨论: 本案提到外包装声明包装内还有部分条款,请问包装 内的这些条款是否有效? 42% 审理结果:威斯康辛西区地方法院认为,外包装以外的附加条款是无效的,因为被告从来没有同意这些条款。原告一审败诉后又向联邦上诉法院第七巡回审判庭提起上诉。 最终结果:联邦上诉法院第七巡回审判庭认为该授权条件条款应该被视为普通契约一样对待,该条款赋予购买者在接受其制约之前,考虑是否确定要此软件的机会。故该使用许可条款是一个经双方协商的契约。被告在有机会检视契约时,没有做出有效反对,并拆封后,便表示接受该契约的约束,被告应该承担违约责任。 7 [ 焦点问题 ] 最终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