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育革新动向理论与实务.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物理教育革新动向理论与实务

物理教育革新动向: 理论与实务 张慧贞 教授 逢甲大学物理教学研究中心 台灣 个人经历 物理硕士 (美) 物理讲师 12 yrs : 演讲 + 示范 科学教育博士 (NZ) Since 1999 ~ 科教研究 课堂改革教师 光电系教授 Outlines 物理 v.s. 物理教育 教学理论? 学习瓶颈? 课堂改革 教学/研究动向 物理 v.s. 物理教育 我是教物理的…. 哇! 好厉害! 妳一定很聪明! 唉! 物理真难, 以前我最怕物理… 我研究物理教育… 专作 评量/统计? 模拟动画高手? 改进教学的处方为何? 物理 v.s. 物理教育 物理: 历史悠久, 知识明确/严谨 实用价值佳 物理(科学)教育: 年代短, 理论分歧/验证难 实用价值? 学门定位? 教育理论 v.s. 教学革新 行为学派/ 实证主义 个人建构学派 社会建构学派 灌输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 行为学派/实证主义 知识是客观/理性的 传输式学习观 学习 = 知识累积+验证 课堂 = 讲授+示范 物理教学革新: 教材重组+教学技巧 教学革新 (传输式)(1985~1995) IUPP (1987~93) 进度合理化 (Less is more) 主题式单元 (Coherent story) 引入近代物理 其它议题 概念优先/ 情境教学 数学推导 ? 文字阐述 科技引入教学 ? 缺少学习理论 个人建构 (1982+) 根据情境与既有知识来诠释新概念 概念发展 (Conceptual Change Model) 新 : 有意义+合理化+ 推广性 旧 : 矛盾/缺失 地位的重整 (同化 + 适应) 学习任务: 个人认知 /重整概念地位 改革动向 (个人建构) 强调概念澄清/ 减少数学 着重学生独立思考 提供认知冲突 (anomaly) 师生问答/小组讨论 科技辅助教与学 强化学习责任(预习/作业) 改革计划: Peer Instruction (Mazur) Lecture + question: 10 + 5 min PEG (McDermott) Research-based Worksheets SCALE UP/TEAL/Studio (Beichner) Lecture + Computer-aided + lab Group discussion CUP (Monash) Individual ? group ? class 讲解+学习单+小组讨论 (张慧贞) 改革成效: 互动教学: 强化概念, G% 2 stdv (Hake) 不损及计算能力 评量工具 : FCI, MBT, CSEM 教学资源 : Harvard: 概念难题题库 Washington: 学习单 (Tutorial Physics) MIT: 模拟动画 逢甲: 主题式题组 (30单元) MIT/中正大学: TEAL 1: 微波炉加热食物的原理? 微波的波长? 2: 需避免的器具与原因? 3: 防止外泄的方法? 4: 转盘的目的及原因? 5: 光盘置于炉内,可见蓝色火花,(a)原因?(b)为何蓝色? 6: 微波炉如何使灯泡发亮? 7: 如何使日光灯管发亮? 8: 如何制造微波? 如何控制电子旋转? 批判: 个人建构 物理知识 ? 理性客观 物理知识 = 人造工具+社群规范+现象 工具/观点/术语: 与日常生活回异 学习瓶颈 ? 迷思概念+数学能力 学习任务 = 新工具+新观点+推理诠释 教师任务: 引介新工具/观点+促进思考 社会建构看学习: 新工具 陀螺的进动: ?力矩的方向 变形球: ?离心力 ?惯性坐标 新观点: 因果关系 力的来源: 重力(↓) + 正向力(↑) + 向心力 (←) + 离心力(→) ? ? 作用者 ? 力; ? 加速度 ? 力 力的成因 : ? 摩擦力 ; ? 向心力 力的观察点 : ? 离心力 新工具+ 新观点: 加速度的分析 取分量 ; 十字架 方位 新观点: 热气球为何上升? 热气流推力 浮力, 热胀冷缩 浮力, PV = nRT 课堂革新: 社会建构 科学知识: 新语言/新工具/新观点/新规范 与日常生活分歧 学习物理 = 融入科学新国度 需要引介与互动/文化融合 学习任务: 熟悉新工具 + 概念发展 + 知识累积 课堂活动: 讲授 + 团体互动 +思考 理论 v.s. 革新策略 同一理论含多样策略 同一策略含不同目的 革新策略1: 生活化(示范) 行为派/实证观: 兴趣/验证 个人建构: 赋予意义/认知冲突/统整 社会建构: 知识论/学习观 现象与科学知识之连结 生活与科学之分歧 革新策略 2 : 教师讲授 行为派/实证观 教=学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