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患者的感染.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危重患者的感染

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 并发症:感染性血栓性静脉炎、感染性心内膜炎 高危因素:高龄、小儿、免疫力低下。穿刺部位潮湿多汗、留置导管时间过长 诊断: 1.穿刺部位阳性体征(脓性分泌物+弥漫性红斑) 2.沿导管部位出现静脉炎(排除药物影响) 3.T38℃ 4.拔管后恢复正常 危重患者的感染 湖北医药学院第二临床学院 急诊教研室 ICU发展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成立休克室(shock unit) 20世纪50年代欧美爆发多发性神经炎,建立加强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 20世纪60年代-危重病医学成立 40年代萌芽,70年代发展 05年成立中华重症医学会(SARS), 06年湖北成立医学会 2008年7月(汶川地震) 重症医学会授予临床二级学科 代码:320.58 感染在ICU的特殊性 常导致死亡 临床表现差异悬殊 易感因素:高龄,卧床,休克, 化疗,烧伤,外伤,昏迷,抗生素, 机械通气,导管,免疫制剂, ICU入住时间,ARF等。 危重患者感染的流行病学 宿主因素:年龄、免疫力、并发症 病原微生物学因素:90%为细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占2/3;近年革兰氏阳性球菌逐步上升 医源性因素:药物、血液净化、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等 感染的病理生理 病生: 1.微生物释放外源性蛋白酶和毒素→激活内源性调节因子→炎性反应 2.内毒素激活→补体系统(C3a、C5a)和凝血因子Ⅻ →启动凝血反应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DIC 危重症感染患者多属院内感染: 即48H后发生的医院内获得性感染 根据感染源及感染途径: 1.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病原体来自患者体外) 2.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宿主身体部位的正常菌群) 区别几个概念 脓毒症(sepsis): 感染导致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统称 严重脓毒症(server sepsis) 伴有器官功能障碍、低灌注、低血压的脓毒症 脓毒症休克(septic shock) 经过初期的液体复苏后仍持续低血压伴组织低灌注或灌注异常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危重患者感染的临床表现 SIRS:(4选2) ①T38℃ or 36 ℃; ②HR90次/分; ③R20次/分 or PaCO232mmHg; ④WBC12G/L or4G/L; 或未成熟粒细胞>10% ①病史及原发病; ②分析易感因素; ③感染的全身和局部表现; ④实验室和特殊检查; ⑤获取培养标本; ⑥鉴别排除,非感染性全身炎性反应 危重患者感染的诊断 危重患者感染的预防 制定制度 严格管理 加强ICU环境及建筑的清洁和消毒 ICU器械和设备的消毒 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 合理使用抗生素 加强危重患者的护理 ICU工作人员的要求 危重患者感染的治疗 病理生理治疗 阻断恶性循环 对症治疗 争取时间促进痊愈 病原学治疗 消除致病菌 治疗手段 感染灶的处理 脓肿---交给外科引流 导管相关性---更换或者拔除 支持治疗 呼吸---供氧、尽早呼吸机治疗 循环---保证灌注 抗生素 辅助治疗 SSC 《巴塞罗那宣言》 2002.10 欧洲危重病医学会(ESICM)美国危重病医学会(SCCM)国际感染论坛(ISF)共同签署全球性拯救脓毒症运动倡议(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SSC)同时发表《巴塞罗那宣言》。 2004年,11个国际学会联合出版《脓毒症指南》,2008,2012年分别进行完善,改版。 危重患者常见感染—脓毒症 ICU 首要死亡原因,20-50% 血源性致病菌:G+或者真菌 表现:ARDS、SIRS 诊断:临床表现(发热、低血压)+培养 治疗:抗生素+生命支持 脓毒症治疗 抗生素: 1.留取血液或体液标本,1H内经验性给药 2.两种有效抗生素,疗程7~10d 脓毒症治疗 生命支持: 1.维持灌注压和血流动力学平稳 2.尽早机械通气:宁可早用 3.CRRT 4.DIC:输注血小板和血浆 5.肾上腺皮质激素 6.BS<8.3mmol/l 7.低分子肝素预防血栓 8.质子泵抑制剂预防应激性溃疡 危重患者常见感染—肺部感染 院内感染最常见死亡原因 多种细菌混合感染 致病菌:绿脓金黄克雷伯大肠埃希 重在预防 肺部感染 高危因素:气插、气切,机械通气>72H、昏迷、胸腹联合手术、COPD、胃管、吸烟史等 机制:误吸口咽部定植菌是常见发病机制(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 1.吸入性肺炎 2.血行播散型肺炎 3.误吸性肺炎

文档评论(0)

整理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