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瞒的矿难题稿.pptVIP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演讲者: 朱彬 小组成员:冯发维 杨博凯 湛江书 张媛 朱彬 隐瞒的矿难 “六证”分别是省地矿区局的“开采证”; 省工商局的“营业执照”; 县、市、省安监部门批准的“安全生产许可证”以及“煤炭生产许可证”; 省煤矿培训中心颁发的“矿长资格证和 矿长证”。 煤矿六证 煤矿事故发生的表面原因 1、安全欠帐较多,投入不足。 2、职工队伍素质低。 3、地域不同,煤种不同,灾害分布不同。 4、工程技术人员流动失大。 5、安全管理存在弊端。 与之相应的套话措施 1、增加安全投入,为安全生产创造条件。 2、加强监督管理,提高职工整体素质。 3、整合煤矿结构,提高科学能力。 4、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 山西屯兰矿难 隐藏背后的真正原因 我们注意到,在对矿难进行调查处理的问题上,中央政府立场坚定,作风果断,措施得力,而一些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的态度则似乎有所保留。其原因正在于,一些地方政府、基层政府的官员,要么有失职渎职之嫌,要么与“问题矿主”关系暧昧,甚至干脆像黑龙江七台河市的那个彭国财那样,本身就是货真价实的“问题矿主”。 资本与权力的结盟 2005年3月14日,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的新富煤矿三区一采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18人死亡、1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427万元,经过调查,黑龙江七台河市桃山区安监局副局长彭国财就是这个煤矿的矿主,安监局副局长“亲自”开发煤矿的丑闻,堪称一个将资本与权力的结盟发展到极致的罪恶标本——资本与权力完全合二为一,形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牢不可破的“官商一体”的怪胎。 正是有了这资本与权力的结盟,所以每当煤矿发生了安全事故,矿主的第一反应是瞒报。 我们所能看到的重大,特大或特别重大的事故绝大部分都是因为事故本身大到瞒不住,其内幕才被曝光。其实还有更多的较小事故隐藏在黑暗深处,可能有许多或更多的矿工“悄无声息”的含冤而死。 在这里,瞒报成为了煤矿事故原因和结果的统一体,煤矿发生事故,如果结果是瞒报成功,那么瞒报就会成为下次事故的原因:瞒报一旦成功,在暴利的驱使下,黑心矿主就更加不会增加安全投入,反正出事我可以瞒,反正上面有人罩着我,隐患就此埋下!多么恐怖的恶性循环! 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在公开场合曾多次提到“重点治瞒”这个话题。他明确提出,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一些地方矿主违法行为猖獗、铤而走险、无视监管、无视生命,逃匿、转移尸体、销毁罪证,对于此类行为必须从严处理。 2008年查处瞒报事故168起 那么来细究瞒报,为什么要瞒报,为什么可以瞒报,怎样瞒报,真的就没人理会“可以瞒得住”的瞒报吗? 显而易见,“瞒报”隐瞒了事故真相,不但蒙蔽了上级组织,还剥夺了公众知情权,更使施救工作无法正确判断形势、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直接贻误了战机,扩大了事故灾害的后果,甚至是草菅人命,其危害性不言而喻。但是令人痛心疾首的是,“瞒报”屡禁不止,屡见不鲜,某些地区、某些部门乐此不疲,这又是为什么呢? 国务院颁发的《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罚款处罚暂行规定》中规定:《条例》所称的迟报、漏报、谎报和瞒报,依照下列情形认定: (一)报告事故的时间超过规定时限的,属于迟报; (二)因过失对应当上报的事故或者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别、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内容遗漏未报的,属于漏报; (三)故意不如实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别、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有关内容的,属于谎报; (四)故意隐瞒已经发生的事故,并经有关部门查证属实的,属于瞒报。 现在,“瞒报”实际上把这四种情况都包含了在内,迟报、漏报、谎报都可以说是隐瞒了事故的真实情况。 1.权力方面 其间蹊跷不难窥测,无外乎这些事故的发生关系到了本应负有监管责任部门的责、权、利。正是相关部门的疏忽,放弃了本应坚守的责任,日常监管不到位,使得很多不该发生的事故发生,使得可以控制的公共危机失控,而失职的背后往往又隐藏着权钱交易、官商勾结的黑幕,或者是弄虚作假、骗取荣誉以换取更大权力的龌龊勾当。凡此种种本见不得阳光,一旦事故发生,不可收拾,就只好死捂严盖,妄图瞒天过海,继续玩他们的“潜规则”游戏。 在“瞒报”的事情上,还有一种现象更值得注意,那就是官僚主义作风,重大事故一旦发生,接踵而至的严格的治理整顿措施会使当地政府产生一种惧怕心理,领导害怕影响个人仕途,矿难发生,上级震怒,媒体曝光,安监部门追查,司法机关介入,国家对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力度越来越大,考核控制越来越严格,事故对地方政府意味着“一票否决”,个别当地政府领导在权衡利弊的情况下会铤而走险,选择瞒报。另外,个别地方政府信奉经济效益至上论,安全生产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重要。矿上出了事,要被关停,甚至被追究法律责任,当地政府的税收会大受影响。为此付出的成本过多、过大,不但直接影响本地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