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病原微生物设计性实验
对猩红热病原菌的研究
研究内容摘要
目的:初步设计实验对猩红热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鉴定,研究其药敏实验,了解对该病的预防及治疗。
方法:从咽拭子获取并分离培养得纯种病原菌,通过直接涂片镜检、触酶试验、胆汁溶菌试验、糖发酵试验、杆菌肽敏感试验、链激酶试验、PYR试验等进行鉴别,最后进行药敏试验分析。
结果:触酶试验、胆汁溶菌试验、糖发酵试验阴性;杆菌肽敏感试验、链激酶试验、 PYR试验阳性。
结论:猩红热的病原菌是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 关键词 :
猩红热;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小儿;分离鉴定;药敏试验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猩红热是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属于乙类传染病,临床特征主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疹后脱屑等,且病后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关节并发症,对人体危害十分严重。该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其以冬春之季发病为多。猩红热发病多见于小儿,且以2—8岁儿童居多,因此极易在幼儿园及小学中传播流行。在这些范围内一旦有病例发生流行,将严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及生活秩序,极易引发较大的社会影响。因此对猩红热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通过研究,我们希望了解猩红热的症状与类型、病原学特点、临床诊断、并发症及治疗方法等,进而能初步设计实验对该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同时研究并掌握其致病力及药敏实验,了解该病的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希望对以后的临床实践有所帮助。由于猩红热更易在冬春季节且在幼儿、儿童中传播,因此针对该病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并实施有效的防护措施对其进行积极的预防和控制,如及时隔离患者并进行有效治疗,讲究室内卫生和注意通风等。同时,对猩红热病原学的研究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做到精确诊断、对症下药、正确治疗、及时解除患者病痛。因此,我们小组选择了这个课题,并认真分工合作,查找资料进行研究,完成了此次报告。 国内研究现状
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beta.haemolytic group A Streptococcus isolates,GAS)又称为酿脓链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是一种常见的致病性化脓性革兰阳性球菌,经常侵犯上呼吸道黏膜上皮表皮等浅表部位,引起咽扁桃体炎、猩红热、肺炎及脓疱病等疾病;少数情况下可致坏死性筋膜炎、败血症、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等及患者生命的侵袭性疾病;迟发性GAS感染后非化脓性疾病,如急性风湿热及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等也很常见。近年来严重侵袭性GAS感染在欧美一些国家再次增多,人类开始重新关注GAS感染问题(1,2) 。
GAS的外毒素包括红疹毒素和细胞溶解毒素(链球菌溶血素s和0),红疹毒素除了与各种免疫反应及细胞反应有关外,还能通过增强机体对链球菌各种产物的超敏反应引起致热反应及皮肤红斑反应(3) 。
猩红热分三型:①普通型,在流行期间95%患者属于此型,近年来症状更见轻微,大部分患者仅有低热、轻度咽痛,皮疹稀少,极不典型且消退快、脱屑也少,但仍可发生变态反应的。肾小球肾炎及风湿性关节炎;② 中毒型,以毒血症为主要表现如高热,剧烈头痛,繁呕吐,神志不清,1、2天内可发生中毒性心肌炎和感染性休克,皮疹显著迅速遍布全身,呈暗红色或出血性,休克时皮疹常不明显,应及时救治;③脓毒型,咽部症状明显,渗出物多有假膜、水肿,病原菌扩散形成化脓性病变或进入血中全身播散引起脓毒血症,此时病死率高;④外科型包括产科型,多为外伤感染。(4)
今年猩红热患者较多,随着生化指标检测范围的扩大,发现猩红热热患者肝功能变化明显,笔者认为猩红热患者细菌感染后,各器官细胞受损,引起血清eOALY、AST,ALP、LDH—L、TBA等增高,另一方面各种抗生素的大剂量使用,勿必导致肝细胞损坏,各种酶潘陛增加,而且猩红热症状消失后,各种酶仍持续异常一段时间,提示临床治疗猩红热的同时监测肝功能是必要的,必要时保肝治疗(5)。
猩红热的耐药问题也需重视,导致我国儿童发生猩红热的GAS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及四环素呈现高水平耐药和高耐药率;台湾学者认为猩红热发病率的变化与菌株的毒力因子、环境因素及抗生素的使用等多种因素有关 (6,7) 。
(1)杨永弘,沈叙庄.重视A族链球菌和相关儿科疾病的研究[J].临床儿科杂志.2006,24(6):443_444.
(2)Liang Y ,Shen X,Huang G,et a1.Characteristics of Strepto—COCCl~pyogenes strains isolated from Chinese children with scarletfever[J].Acta Paediatr,2008,97(12):1 68l-1 6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