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三十周年总结的报告.docVIP

青海省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三十周年总结的报告.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青海省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三十周年总结的报告

青海省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三十周年总结的报告 国家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 2009年06月19日 青海省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自1978年实施以来的30年中,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省三北地区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圆满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地控制,风沙危害逐步得到遏制,林业产业得到了一定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基本情况 青海省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四期工程区涉及柴达木盆地和祁连山地两个大的地貌单元,包括西宁市,海东地区,海南、海北、海西、黄南藏族自治州所属29个市、县、行委。建设区总面积37.9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52.6%。建设区总人口454.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83.8%,其中农业人口311.3万人,占全省农业人口79.5%;2005年工农业生产总值达5052119万元,农业产值186844.6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175.9元。 工程建设区现有林业用地面积4572764.2公顷,其中有林地306972.4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6.7%;灌木林地1842088.2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40.3%;灌丛428738.2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9.4%;疏林地55872.8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1.2%;未成林造林地382978.5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8.4%;苗圃地2198.9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0.05%。林网及四旁植树11210.2万株,森林覆盖率5.65%。活立木总蓄积量3699.5万立方米。 二、工程建设主要成就 1978年-2007年,全省三北防护林体系共完成投资65389万元,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46000万元,国内贷款12300万元,自筹资金3872万元,其它资金3217万元。群众投工投劳折合资金11000万元;完成人工造林1097.565万亩,飞播造林14.1万亩,封山育林1252.183万亩;完成四旁植树3.3亿株。 通过30年的工程建设,我省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由工程建设前(1978年)的2.47%,提高到2007年的5.65%,提高了3.18个百分点,年造林面积由1978年前的每年10万亩左右提高到现在的100万亩左右,造林步伐明显加快。目前我省三北地区林地总面积已由1978年的470万亩,增加到3816.06万亩(包括有林地、灌木林地和未成林的造林地),活立木蓄积量也由1977年的1547.1立方米增加到2858.7万立方米。林业产值由1977年的1648.5万元增加到46518.3万元。以枸杞、沙棘资源利用为主的沙产业和生态旅游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林业二、三产业产值由1977年的75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3亿元左右。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三北地区的林业机构、基础设施、林业队伍建设等方面也得到了完善和充实。共建立州、县级林业技术推广心24个,新建乡级林业工作站232个,新增林业技术干部639人。新建国有林场4个,新建苗圃10个。林业公安机构从无到有,公安队伍不断加强,已成为预防和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犯罪活动的骨干力量。 三、工程建设主要效益分析 (一)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条件得到改善。经过三十年来防护林体系建设,有效增加了林地面积。使三北地区的自然面貌发生了极大变化。省会西宁市,在三北工程建设中,以南北山绿化为重点,经过20多年的人工造林,西宁市南北山完成高标准人工造林10万亩,极大的改善了城市环境;地处东部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海东地区通过造林育林,全区林木覆盖率由1978年的10.7%增加到24.9%,增加14.2个百分点。林地面积的增加,改变了局部地区的气候条件,近年来全区基本消除了干热风对农作物的危害,晚、早霜期提前和推迟10天左右,延长了作物生长期;地处柴达木盆地的都兰县香日德农场通过营造防风固沙林,农田防护林,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绿洲防护林体系,使这一地区的气候条件明显改善,据气象资料介绍,该地区≥O℃的积温比六十年代平均增加了36℃,年蒸发量减少93.6毫米。风沙成灾面积由1970年前的2.8%减少到1.5%以下;该县的宗加巴隆地区历史上植被条件较好,后遭人为破坏,使这一地区的沙生植被盖度仅有0.4%。从1980年开始他们在青藏公路两侧封沙育林18万亩,目前植被盖度已增加到20%以上,使这一濒临沙化的土地又一次焕发了生机,为荒漠化土地带来了绿色希望,社会效益显著。 (二)防护农田草场,促进了农牧业发展。我省三北地区年均完成四旁植树1000万株左右,其中农田林网植树500万株。目前全区农田林网保存1.2亿株,折合造林面积50万亩,防护农田201万亩。东部黄河、湟水谷地基本实现了林网化,1990年以来已把农田林网建设的重点转向营造山地林网,年均完成200多万

文档评论(0)

h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