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节全球性大气环流
第四节全球性大气环流核心知识归纳1.三圈环流及其在近地面形成的气压带和风带。
假设大气在均匀的地表运动,在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在南北半球低、中、高纬形成三圈环流。三圈环流在地面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也随之南北移动。
气压带、风带在地球表面南北半球对称分布,高低气压相间分布。
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是整体移动。因此,地面某地在不同的季节,可能受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如地中海地区。
2.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及季风的形成。
海陆的热力差异,使纬向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的高、低气压中心,即大气活动中心。大气活动中心的变化和移动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大影响。注意区别东亚、南亚季风形成的原因和季风方向的差异。难点疑点突破
1运用纲要信号法分析海陆位置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东亚冬季风形成原因亚欧大陆冷却快形成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太平洋冷却慢形成副极地低压
水平气压梯度力:由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太平洋低压
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右偏、形成偏北风夏季风形成原因东亚东南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亚欧大陆增温快形成印度低压
北太平洋增温慢形成北太平洋高气压
水平气压梯度力:北太平洋高压→印度低压
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右偏→东南风
南亚西南季风气压带风带移动: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赤道低气压带移
到赤道以北,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
向右偏,形成西南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印度低压吸引西南季风
2图示分析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三圈环流、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分布是一种理想模式,地表有许多因素对其干扰影响,并且打破了它们原有的分布状态,使大气环流趋于复杂化。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海陆分布状况。
(1)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在冬、夏季,海洋和大陆的气压状况将发生季节性转换。(以北半球为例) (2)海陆季节性气压中心对气压带的影响:
7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
1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
解题方法技巧
1从北京到乌鲁木齐的民航班机,飞行时间约需3.5个小时,但该机从乌鲁木齐返航北京,只需飞行3个小时,原因是()
A解析 民航班机往返所需时间不同,主要是风向的影响。中纬度上空盛行西风,从北京到乌鲁木齐是逆风飞行,从乌鲁木齐返回北京是顺风飞行,所以往返所需时间不同。
答案 C
2我国南极中山站的五星红旗常年()
A解析 我国南极中山站位于南半球极地东风带内,常年盛行东南风,故五星红旗向西北飘扬。
答案 A
3当北半球某纬度近地面大气等压面某季节呈图中状态时,正确的是 ()
A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有海陆
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海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和等压面弯曲方向与气压高低的关系。
本题解答分两步:第一步先根据等压面的弯曲方向确定海陆高低气压分布。在图中近地面画等高面,在陆地和海洋各取一点A、B(如上图),A在等压面以上,B在等压面以下,所以气压值BA,说明此时海洋受高气压控制,陆地受低压控制。第二步,从选项中选出海洋高压系统或陆地低压系统。
答案 B
方法技巧
①通过等压的弯曲方向判断同一高度的气压高低。在同一高度上,等压面往高处凸出,则该处为高压。
②判断高、低压活动中心。
a看等压线的闭合情况: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偏低,为低压中心;等压线
闭合,中心气压偏高,为高压中心。北半球陆地上形成高压时,为冬季;形成低压时,为夏季。
b根据季节判断:夏季,陆地上形成低压,海洋上形成高压;冬季,陆地上形成高压,海洋上形成低压。
c根据风向判断: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时,陆地上是高压;海洋上是低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时,海洋上是高压,陆地上是低压。
思维拓展发散(1)为什么东亚季风气候比较明显?
(2)从风向变化的情况分析,亚洲南部印度等地的季风成因与东亚季风有什么差异?
(3)为什么东亚冬季风势力比夏季风强而南亚夏季风比冬季风强?
(1)东亚背靠世界最大的陆地——亚欧大陆,面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为明显,冬夏海陆气压差异最为明显,因而季风环流明显。
(2)亚洲南部印度等地的季风形成不仅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而且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密切的关系。冬季,赤道低气压带移到赤道以南,受亚洲高压影响,形成东北季风;夏季,赤道低气压带移到赤道以北,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
(3)季风的强弱取决于海陆之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东亚季风区冬季时由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和阿留申低压形成的气压梯度力极大,远大于夏季由夏威夷高压和印度低压形成的气压梯度力,因而冬季风势力强于夏季风。而南亚季风区冬季时因远离冬季风的源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中心,并有青藏高原等大地形的阻挡作用,再加上陆地面积变得狭小,又处于低纬,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已不十分显著,势力较弱;夏季,印度低压中心就位于印度北部,与南半球副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四代声波清灰技术及其对锅炉各部受热面的适应性分析.doc
- 第四册数学教案打印.doc
-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doc
- 第十章蒸馏.doc
- 第四单元__地表形态的塑造[基础知识].doc
-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妙复习提纲.doc
- 第四单元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利用.doc
-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检测题.doc
-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题附答案.doc
- 第四单元第一节深入理解防灾减灾学案(教师用).doc
- 2-红河州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复核评分表(2022年修改版).docx
- 6.锡通项目2018年下半年工作会汇报材料(2018.7.9).docx
- 2018道路工程知识点汇总(新版).docx
- 附件3:月度生产例会安全汇报资料-站台门项目部.docx
- 附件2:广东建工集团2018年度科技成果汇总表.DOC
- 马武停车区、三汇停车区停车位管理系统,0#台账缺量.doc
- 攀成钢委办发〔2015〕19号(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考核与追究办法).doc
- 1-红河州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复核评分表(2022年修改版).docx
- 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第四工程分公司项目经济合同结算管理办法(修订).doc
- 厂站安全操作规程汇编.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