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绦虫3讲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3绦虫3讲解

第三章 绦虫学 第一节 一般形态结构 第二节 基本发育过程 第三节 分类与描述 第三节 分类与描述 扁形动物门 Platyhelminthes 绦虫纲 Cestoidea 单节绦虫亚纲 Cestodaria(似绦虫亚纲) 多节绦虫亚纲 Cestoda(真绦虫亚纲) 假叶目 Pseudophyllidea 圆叶目 Cyclophyllidea 裸头科(Anoplocephalidae) 带科(Taeniidae) 带 科 有顶突,上有两圈钩。 每成节一组生殖器官。 卵巢双叶。 管状子宫;孕节子宫有主干和分枝。 幼虫为囊尾蚴。 带属(Taenia) 猪带绦虫(T.solium),又名链状带绦虫 长2~5m,700~1000个节片。 头节小,顶突上25~50个小钩,分为内外两圈交替排列,故称有钩绦虫。 幼节短而宽,成节近似方形,孕节长约为宽的2倍。 卵巢分2叶,另有1副叶。 子宫呈棒状盲管。 孕节子宫每侧有7~12个主侧枝,每节含3~5万个虫卵。 虫卵 圆形或椭圆形,直径30~40μm。 卵壳两层,外壳(真壳)薄并且易脱落。 内层较厚,浅褐色,为有辐射纹理的胚膜,内含六钩蚴,有3对小钩。 虫卵在外界抵抗力较强,能存活1~6个月。 中绦期 称猪囊尾蚴(Cysticercus cellulosae),又叫猪囊虫。 呈椭圆形囊泡状,囊内充满液体,囊壁上有一个圆形乳白色小结,内有一内陷头节,头节形态与成虫一样。 感染终宿主时头节外翻,吸附在肠壁上 生活史 人是有钩绦虫唯一终末宿主。 虫卵或孕节污染的面和食物,被中间宿主吞食后,在胃肠消化液的作用下,于小肠内逸出六钩蚴。 六钩蚴借小钩钻入肠粘膜血管或淋巴管内,随血流带到全身各处肌肉及心、脑等处,两个月后发育为具感染力的囊尾蚴。 囊尾蚴主要寄生于横纹肌内,在猪体寄生部位以股内侧肌最多,以下依次为深腰肌、肩胛肌、咬肌、腹内斜肌、膈肌、舌肌、心肌等,严重感染时在其它器官亦可发现,如肝、脑、肺脏及肥肪等处。这样的猪肉称“米猪肉”或“豆猪肉” 。猪囊尾蚴在猪体内可活数年后钙化死亡。 人食用含囊尾蚴的生猪肉及不熟猪肉后,猪囊尾蚴在人胃肠消化液作用下,囊壁被消化,头节进入小肠,用吸盘和小钩附着在肠壁上,吸取营养并发育生长为成虫。 感染后约50天出现成熟虫卵,孕节(或虫卵)排出。每月可脱落200多个节片,每个节片内含虫卵约4万个。 人体内通常只寄生一条偶尔多至4条,成虫在人体内可存活25年。 囊尾蚴病 囊尾蚴病感染途径 据报道约有16%~25%的有钩绦虫病患者伴有囊尾蚴病; 而囊尾蚴病患者中约55.6%伴有有钩绦虫寄生。 绦虫病的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 (1)硫双二氯酚:绵羊100mg/kg体重,牛为50mg/kg体重,一次口服。 (2)氯硝柳胺:绵羊75~80mg/kg体重,牛60~70mg/kg体重,制成10%水悬液灌服。 (3)丙硫咪唑:牛、羊10~20mg/kg体重,制成1%水悬液灌服。 (4)吡喹酮:10~15mg/kg体重,疗效均好。 6.治疗 近年来较理想药物为丙硫咪唑和吡喹酮。两种药物均有一定毒副作用。 (1)对猪囊尾蚴病的治疗:吡喹酮:每日30~60mg/kg体重,隔日一次,共服3次。丙硫咪唑:每日为30mg/kg(现80~120mg)体重,服药3次。 (2)对人囊尾蚴病的治疗:丙硫咪唑:20mg/kg体重,日分2次口服,15天一疗程,间隔15天,至少3个疗程。吡喹酮:每日剂量20mg/kg体重,日分2次服药,连服6天。 (3)人体猪带绦虫病治疗:①南瓜籽和槟榔合剂, ② 仙鹤草根芽, ③ 氯硝柳胺(灭绦灵)。应注意检查排出虫体有无头节,并对排出虫体和粪便深埋或烧毁,以防止病源散布。 泡状带绦虫(T.hydatigena) 成虫体长可达5m。 中绦期为细颈囊尾蚴(C. tenuicollis),乳白色,囊泡状,囊内充满透明液体,俗称水铃铛。 细颈囊尾蚴 生活史 中间宿主猪牛羊等。 六钩蚴逸出钻入肠壁随血流至肝,并逐渐移行至肝的表面,或落入腹腔而附着于网膜或肠系膜上发育为细颈囊尾蚴。 成虫寄生于犬、狼和狐狸等动物的小肠内。 带状带绦虫(T.taeniaeformis) 又称肥颈带绦虫、粗头绦虫(T. crassicollis ) 或带状泡尾绦虫、水泡带绦虫(Hydatigera taeniaformis) 体长15~60㎝。 头节粗壮、顶突肥大,吸盘半球形凸出。 中绦期为链状囊尾蚴(Strobilocercus),简称链尾蚴,又称叶状囊尾蚴、带状囊尾蚴 (Cysticercus fasciolaris),形似长链,长约有20㎝,头

文档评论(0)

00225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