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力的分解》教学反思供参习
《力的分解》教学反思
凯里三中物理组:谢江湖
备课总体思路:
力学部分是整个物理教学中的中心环节,也是学好物理知识的关键部分。而本节《力的分解》在力学部分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对于刚刚升上高一的学生来说本节确实是一大难点,如何突破难点掌握这一重要章节,将是本节公开课的首要目的所在。由于高一实行新课改,根据课改精神,本节课我尝试着采用了“指导——探究式”教学模式。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层层创设情景来不断引导学生学习,使教学模式从传统的重结论转变为重过程、重事实。教学目标从传统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发展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我自己在课堂中只起设置情景、主持、激励和归纳总结的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备教材
引入新课:[互动游戏]让两名男同学上台拉着绳子的两端站在一边,让一名女生上台拉着绳子的中间用力拉两名男生,发现拉不动,然后教师指导让两名男生站在两端用力拉,再让小个子女同学在绳子中间用力一拉,两名男生都被拉动了。一名女生能拉动两名男生,这是怎么回事呢?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吗?待我们认真学完本章的第二节——力的分解之后你们就可以自己揭开这个谜了。这样引入新课,极大地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进行新课:
[演示实验]:用一根细线提钩码和用两根细线提钩码到同一高度。
教师: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学生:两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与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教师总结:1、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如果跟原来一个力产生的效果相同,那么
这几个力就叫做原来那几个力的分力。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的关系。
2、已知分力求合力叫力的合成,已知合力求分力叫力的分解,所以力的分解
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3、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所以力的分解也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与力的合成比较引出力的分解的概念,培养学生说理的逻辑性)
我们知道不论有多少个共点力都可以用一个合力来等效替代,换句话说也
就是:力的合成是唯一的。那么力的分解是否也是唯一的呢?
学生思考:若给定一个力(大小、方向),将这个力分解为两个分力,你能分解
得到几对分力?
教师总结:如果没有其他条件限制时,对于同一条对角线可以作出无数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所以无条件限制时力的分解不唯一。
教师设问:在具体情况中如何进行力的分解呢?
二、备教法:启发、引导、亲身体验游戏
实验探究:通过图片展示拉箱子、儿童滑梯、叉腰下压肘部以及课本上的探究
实验的图片:要求学生3人一组利用桌面上的器材进行探究,并把结果填在学案
上。实验探究结束之后,请得出结论的同学介绍一下他们分别体会到不同情况下
力产生的作用效果。
[演示实验]: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作简单的实验进行验证。
1、用台秤演示斜向上拉钩码的拉力作用效果实验。
2、用台秤演示钩码在斜面上重力作用效果实验。
展示图片:学生解释引桥和盘山公路的原理。
3、自制教具演示课本的迷你实验。
教师提问:一个具体的力能随便分吗?应该怎样分?
学生总结:力按实际作用效果来分解。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力的分解的一般步骤。
练一练:(见学案)
正交分解法:学生观察刚才所作的几组力的分解图,总结分力间的夹角有何特点引入正交分解概念。
学生实验探究:在合力不变的情况下,分力大小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从而要求学生解释课前的实验(四两拨千斤原理)。
力分解的应用:要求学生学会解释生活中一些有关力的分解应用实例。
展示图片:解释劈的工作原理。
解释结构精美的拱桥的原理。
练习(见学案,根据课堂教学情况取舍):
作业布置:课本89页 3
三、备学生
这一部分我没法备,因为是在其它学校上课,无法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及数学基础。
四、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从这节课来说,备课的宗旨完全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能够让学生通过自我探究得出物理规律,并能通过总结出的物理规律解释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比如引桥、菜刀、拱桥等),而且课件制作美观,顺序合理。
在教学中,能够通过趣味游戏引入新课,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能完成大部分实验,教师演示实验明显,能让学生通过得出的物理规律解释引桥原理,能让学生总结力分解的一般步骤,能在最后时间让学生完成在合力不变时,分力大小与分力夹角关系实验,让学生解释课前的引入实验,起到首尾呼应作用。
五、备课中考虑不周的地方:
按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备课,造成容量过大,完不成教学任务,而且备课环节差了一个主要的备学生环节,这节课由于不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总认为重点中学的学生基础好,就单凭自己的想法去备教材,备教法,结果事与愿违(在三中没有用高一的学生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