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危机干预实务ppt.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理危机干预实务ppt

心理危机干预实务讲座 邹光宇 一、心理危机与发展进程 心理危机:指人类个体或群体无法利用现有资源和惯常应对机制加以处理的事件和遭遇,从而导致人们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出现功能失调以及社会的混乱。 心理危机演化过程: 冲击期?防御期?解决期?成长期 (五阶段:否认-愤怒-妥协-抑郁-接受) 一、心理危机的发展进程 1、冲击期:危机不久\当时(四~六周),震惊、恐慌、不知所措; 2、防御期:想恢复心理平衡,想控制焦虑、情绪紊乱,恢复认知,但不知如何做;会出现否认、合理化等; 3、解决期:积极采取各种方法接受现实,寻求资源设法解决问题。焦虑减轻,自信增加,社会功能恢复。 4、成长期:经历了危机变得更成熟,获得应对危机的技巧。但也有人消极应对而出现种种心理不健康的行为。 心理危机的四种结局 一、平安度过危机,掌握危机处理方略; 二、度过危机心留创伤,降低社会适应力; 三、危机不能度过,成为PTSD患者; 四、难以承受刺激,自伤自毁。 危机表现枚举 伤心欲绝、痛不欲生、目光呆滞、 无所适从、寻死觅活、心惊肉跳、 惶恐不安、焦躁不安、寝食难安、 不能自己、呼天抢地、胡言乱语、 沉默不语、怒发冲冠、暴饮暴食、 大喊大叫 、意识模糊、惊恐万分、 行为古怪、悔恨交加、 自我伤害…… 面对危机de身心反应 一般危机反应会维持 6~8周。危机反应主要表现在生理上、情绪上、认知上和行为上。 生理方面:肠胃不适、腹泻、食欲下降、头痛、疲乏、失眠、做恶梦、容易惊吓、感觉呼吸困难或窒息、哽塞感、肌肉紧张等。 情绪方面:害怕、焦虑、恐惧、怀疑、不信任、沮丧、忧郁、悲伤、易怒,绝望、无助、麻木、否认、孤独、紧张、不安,愤怒、烦躁、自责、过分敏感或警觉、无法放松、持续担忧、担心家人健康,害怕染病,害怕死去等。 认知方面: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信、无法做决定,健忘、效能降低、不能把思想从危机事件上转移等。 行为方面:呈现反复洗手、反复消毒、社交退缩、逃避与疏离,不敢出门、害怕见人、暴饮暴食、容易自责或怪罪他人、不易信任他人等。 二、心理危机的干预目标 危机干预:对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个人采取明确有效措施,使之最终战胜危机,重新适应生活。属于广义的心理治疗。 主要目标: 1、避免自伤或伤及他人; 2、恢复心理平衡与动力。 三、地震危机干预人群分级 目标人群及数量   地震心理受灾人群分为四级。目前的重点干预目标从第一级人群开始,一般性干预宣传广泛覆盖四级人群。   第一级:卷入人群。直接卷入灾难的人员,死难者家属及伤员。   第二级:关联人群。与第一级人群有密切联系的个人和家属,可能有严重的悲哀和内疚反应,需要缓解继发的应激反应;现场救护人员(消防、武警官兵、120救护人员、其它救护人员),以及地震灾难幸存者;灾难的目击易感人群。该人群为高危人群,是干预工作的重点,如不进行心理干预,其中部分人员可能发生长期、严重的心理障碍。    三、地震危机干预人群分级 第三级:后援人群:从事救援或搜寻的非现场工作人员、帮助进行地震灾难后重建或康复工作的人员或志愿者。 第四级:责任人群:受灾地区以外的社区成员,向受灾者提供物资与援助,对灾难的可能负有一定责任的组织。 四、危机干预技术—ABC法  ABC 法:   A、心理急救,稳定情绪 ;   B、行为调整,放松训练,晤谈技术(CISD)   C、认知调整,晤谈技术(CISD)+眼动脱敏再造技术(EMDR)    四、心理危机干预技术 1.心理连接:首先要取得受伤人员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2.鼓励宣泄:提供疏泄机会,鼓励他们把自己的内心情感表达出来; 3.危机认知:对访谈者提供心理危机及危机干预知识的宣教、解释心理危机的发展过程,使他们理解目前的处境,理解他人的感情,建立自信,提高对生理和心理应激的应付能力; 4.技术干预:根据不同个体对事件的反应,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预方法,如:积极处理急性应激反应,开展心理疏导、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矫正、放松训练、晤谈技术(CISD)等,以改善焦虑、抑郁和恐惧情绪,减少过激行为的发生,必要时适当应用镇静药物; 5.程式化干预:除常规应用以上技术进行心理干预外,引入规范的程式化心理干预方法--眼动脱敏再造技术(EMDR); 6.社会支持:调动和发挥社会支持系统(如家庭、社区等)的作用,鼓励多与家人、亲友、同事接触和联系,减少孤独和隔离。? 五、干预技术要点

文档评论(0)

dlhs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