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社会中的品德教育
2007. 元月 國科會主委陳建仁, 掛名論文,被指抄襲。 儒家倫理的屬性 「恕道」 朱子的「推己及人」 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論語?為論》 四、道德教育的危機 虎媽的戰歌 (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 五、「道德意識」與「儒家倫理」的兩難 「當不義則爭之」 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臣不可以不爭於君。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孝經?諫爭章》 荀子:「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 順下篤,人之中行也。從道 不從君,從義不從父。」 「子為父隱,父為子隱」 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其子證之。」子曰:「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論語.子路》 六、道德反教育 熱心公益的父親 教育工作者的擔心 輔導級電影的「機會教育」 「義氣相挺」打群架 「相挺」搶銀樓 導演的呼籲 「義氣相挺」打群架 「相挺」搶銀樓 七、師長「以身作則」 現代社會中的品德教育 第七章 道德教育與道德意識 一、道德判斷的認知發展理論 Kohlberg(1981) 1. 層次一:前俗規道德期 階段一:懲罰服從取向(punishment-and-obedience orientation) 階段二:享樂主義取向(hedonism orientation) 2. 層次二:俗規道德期 階段三:「好孩子」取向(‘good boy’ or ‘good girl’ orientation) 階段四:維持社會秩序取向(social order maintenance orientation) 3. 層次三:後俗規道德期 階段五:契約、權利及民主法制取向(contract, right, and democratically accepted law orientation) 階段六:個人良知原則取向(individual principles of conscience orientation) 二、Kohlberg 理論的修正 存在意義的反思 (Gibbs, 1977, 1979) 人類發展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有「標準的」和「存在的」兩種面相。 到了青少年時期,隨著第二度思維的不斷「擴大」,逐漸能夠用一種客觀的後設觀點,來瞭解現代的複雜社會系統。 他還能夠反思自己存在於世間中的特殊情況。 讓他可能從「社會成員之外的立場」,界定一種「道德理論」,來說明自己所遵循的道德原則。 在這個階段,當個人試圖界定其道德哲學時,流傳於社會中的規範性哲學,很可能成為其第二度思維或後設倫理反思的材料。 天命之謂性, 率性之謂道, 修道是謂教。 《中庸》 二、儒家「反求諸己」的智慧 盡心知性以知天《孟子》 盡人事,聽天命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 * 盡心知性以知天 母親的楷模 生育王永慶兄弟姊妹共八人,生產時沒有能力請助產士來接生,全部自行處理。 家中粗重的工作完全由她一肩挑起。每天除了準備三餐與洗衣服之外,還要種菜、製作茶袋與篩選茶葉,晚上全家就寢之後,她還要切蕃薯葉混合餿水煮成豬菜餵豬。 每天三餐一定招呼全家大小同時上桌,以免陸陸續續用餐,份量不夠。自己等全家都吃飽了,她才上桌吃剩飯殘羹。 「這種澈澈底底刻苦耐勞的精神,以及凡事都不期望依靠外力協助,全憑自己設法克服解決的意志及智慧,使身為兒子的我內心深受感動,並且受到無形的鉅大影響。」 王永慶唸小學時,不知道唸書的意義何在,所以對書本沒興趣,也從來沒有認真過,在校成績總是落在最後十名左右。 《中庸》:「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 修道之謂教」。 詹樣的「人生之道」 1995年五月,詹樣去世,享年一○八歲,比她的丈夫王長庚多活了三十四年。 《中庸》:「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 可離非道也。」 1960年王永慶家庭照 「母親和我們兄弟姊妹共同走過數十年的人生歲月,也毫無所愧地將中國人傳統的勤儉美德,完整傳承給我們下代。」 * * * * * * 「每項作業,當作參賽作品」 古又文是將「堅持」二字發揮到極致的學生,「無論你將他放在哪個領域,男裝也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