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共享经济环境下空间共享的定性及法律规制.doc
共享经济环境下空间共享的定性及法律规制
摘 要 自2015年以来,共享经济这种新兴经济模式在我国发展迅速。其中交通和空间领域的发展尤为瞩目,对国内共享经济的整体发展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论文介绍了共享经济模式发展潜质与定性问题的重要性,并着重就空间共享领域,通过与传统酒店、租赁的对比,说明现行法律对其的适用性;通过借鉴国内交通共享与国外立法状况提出理想的法律规制路径。
关键词 共享经济 空间共享 法律规制
作者简介:卢?c冰,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0.334
继共享经济浪潮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兴起之后,近年来这一信息时代特有的经济模式也逐渐进入中国的视野并蓬勃发展起来。2015年7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将“坚持开放共享”列为首要基本原则;同年10月发表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首次提出要“发展分享经济”。
一、共享经济概况
广义上的共享经济即分享经济,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分享分散的海量化闲置资源,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的经济活动形式。广义共享经济在出行、住宿、吃饭、穿衣、贷款、学习、就医等多个领域均有所体现。其中以滴滴出行、Uber为代表的交通出行共享以及以 Airbnb为代表的空间分享发展迅猛,已成为全球共享经济产业内的龙头。
(一) 共享经济的正面效益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共享经济的迅速兴起要得益于其带来的巨大积极效益。从宏观角度看,共享经济致力于开发并利用闲置资本,很有可能可以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投资及产能过剩问题。同时据官方数据,中国参与分享经济活动的总人数已经超过5亿人,这对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社会稳定、拉动经济增长、带动社会创新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
从微观角度看,共享经济也称“穷人经济”。有研究认为在2008 年的全球经济大萧条环境下,共享经济有助于增加人们的额外收入。同时人们日益增长的环境意识、节俭观念的提升、“不求拥有、但求使用”的观念转变以及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共享经济的繁荣提供了可能。
(二) 合法性确定的必要性
作为新型经济模式,共享经济在全球范围内遇到的最大障碍即是对其合法性的质疑以及由此导致的规制法律的缺失问题。就我国而言,现有法律法规往往设立于多年以前,无法完全适应信息时代产物的迅速发展,使得大部分共享经济形式还处于“无法可依”的法律灰色地带。灰色地带所带来的就是监管的缺位,一方面税收等监管的缺位造成了不公平的行业失衡状态,另一方面共享经济参与者的利益也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例如共享经济领头企业Uber爆发的信息泄露事件,又如传统酒店行业对于Airbnb房东不缴税而带来不正当竞争结果的大规模抗议事件。美国记者Sacks也在文章中指出,共享经济模式带来监管的困难,使得许多的经济活动难以测量,从而使一些国家层面的数据变得失真而缺乏参考意义。
因此要想继续推进共享经济的健康良性发展,将其纳入政府的监管体系,共享经济合法性确定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其法律规制问题的基础。但共享经济不是一个行业,而是一种商业模式的更新和一种商业观念在全领域的渗透,因此,如果要合法化共享经济这一模式就必然会引起规制所有与共享经济相关行业的法律法规的重新构建,需要极大的立法成本。因此笔者以空间领域的共享为例,探讨空间共享的合法化及法律规制。
二、空间共享的合法化路径
(一)空间共享类型分析
空间领域的共享经济产生较早,属于典型的共享经济模式,即是建立在网络信息平台之上,以闲置资源使用权的暂时性转移为本质,以物品频繁的重复交易和高效利用为表现形式的新兴经济模式。其还表现出“出现不同于传统中介的新型中介平台”、“建立网络信用体系”、“市场的冷启动”等特征,表现形式为网络空间共享。2015年11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积极发展客栈民宿、短租公寓、长租公寓等细分业态”,并将其定性为生活性服务业。
如今各类空间共享平台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类特色模式:
1. O2O(Online To Offline)模式:
这一模式主要表现为办公空间的共享,即及时预订和使用各地的办公场地,以We Work联合办公空间、潘石屹的SOHO 3Q短租写字楼为代表。究其本质,这种空间分享模式只是指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平台,运用一种新的技术手段更为便捷地完成了传统的租房活动而已。
2. B2C(Business To Customer)模式:
这一类出租房源主要来源于小商家,出租内容为整套度假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公司治理结构与经营效率的相关性分析.doc
- 公司法股权转让与股东资格取得关系探讨.doc
- 公司特征、公允价值与审计收费.doc
- 公司绩效、高管持股与高管薪酬.doc
- 公司绩效与高管薪酬关联性分析.doc
- 公司绩效指标体系研究.doc
- 公司股东财产与公司法人财产权的混同.doc
- 公司自由现金流量法估算企业价值.doc
- 公司规章制度浅议.doc
- 公司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的施展.doc
- 淮海经济区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碳TFP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pdf
- 我国社区养老服务资源配置的空间差异及动态演进分析.pdf
- 基于SRAP分子标记的五十份木槿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分析.pdf
- 963份世界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的表型变异分析.pdf
- 中国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政策评价——基于政策工具的分析框架与运用.pdf
- 基于花器官特征的三十八份多花黄精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pdf
- 产业链视角下全球锑资源流动格局演化分析:基于多层网络方法.pdf
- 资源依赖视角下S公司ESG信息披露“漂绿”动因分析.pdf
-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豌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pdf
- 天福庙水库底泥营养盐污染空间分布特征及资源化利用分析.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