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之《望岳》《钱塘湖春行》《登飞来峰》讲义.ppt

《古诗三首》之《望岳》《钱塘湖春行》《登飞来峰》讲义.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诗三首》之《望岳》《钱塘湖春行》《登飞来峰》讲义

找出诗中最能表现早春特点的景物: 初平: 说明秋冬水落,春雨使湖水刚刚涨平。 早莺、新燕: 说明春季刚刚来临,最早出现的黄莺在争抢暖树,刚从北方飞来的燕子在衔泥筑巢。 渐欲: 说明野花逐渐开放,还不到姹紫嫣红开遍大地的时候。 浅草: 说明春草初生,仅能遮没马蹄而已。 本诗通过“水面初平”“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乱花迷人眼”和“浅草没马蹄”等典型景物描绘出钱塘湖早春的季节特点 小结: 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以“春”为着眼点,以“行”为线索,描绘了生机盎然的西湖早春风光,写出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抒发了自己对早春西湖赞美和热爱。 登 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位于浙江杭州附近,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俗称塔山,古代传说此山自琅琊县城东武县(现在山东诸城)飞来,故名。 背景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老人,北宋大政治家,当过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积极推行新法,抑官僚制地主和豪商的特权,以期富国强兵,但遭到保守派的激烈反对。《登飞来峰》即作于1050年,当时他30岁,由宁波县令改任舒州通判。他向往美好前程,敢于与保守势力进行斗争。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我登上了飞来峰上的高塔,听人说清晨鸡鸣时从这儿能看到太阳升起。 诗人不写亲眼见到的景物,而写传闻之景,为的是突出构思中阐发哲理的重心。 “鸡鸣”“日升”有何象征意义? 鸡鸣日升的灿烂图景,是诗人美好前程的象征。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怕浮云遮住我的视线, 因为我身在千寻塔的最高层。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既是实写自然界的云,也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也可比喻困难、挫折、障碍等。 字面上指千寻塔的最高层,实则暗喻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 浮云 最高层 不畏 道出了“身在最高层”的独特感受,反映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在写景中议论,包含了什么哲理? 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 哲理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一句的表面意思和深层含义是什么? 表面意思,站得越高就愈加不会被浮云遮住视线,可以看得清、看得远;深层含义,有成就大事业的胸怀,才能不畏惧谗佞小人或其他消极事物 。 小结 一二句叙述自己行动,为后文议论打好基础 《登飞来峰》是一首哲理诗。这首诗借写景抒发了诗人广阔的政治胸怀,以理入诗,表现了作者蔑视当时的保守势力、实现自身的抱负的心怀。 三四句议论,由前两句自己的生活经验体悟到一种人生哲理。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谢谢大家 * * * * * * * * * * * 《望岳》 《钱塘湖春行》 《登飞来峰》 古诗三首 诗歌学习的策略: 理解诗歌内容 分析诗歌手法 感悟诗歌情感 能背诵、默写诗歌。 望 岳 岳,高大的山。我国古代著名的大山,最早称四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后增加中岳嵩山,是五岳。杜甫以“望岳”为题的诗共三首,分咏东岳、西岳、南岳,这是一首望东岳泰山。 杜甫20—35岁时曾遍游中国的大江南北。《望岳》这组诗就是在他24岁时写成的。这组诗共三首,分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书上这首诗即东岳泰山,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壮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 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他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由于他的诗真实地反映了所处的时代,后世称为“诗史”;又由于他能忧国忧民,被誉为“诗圣”。代表作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三吏”、“三别”(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杜甫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泰山到底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 泰山的别称,泰山为五岳之首,故称为岱宗 夫fú,语气助词 没有 完 首,大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这一句是远望,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的高。摹写泰山卧齐鲁大地,突出了岱宗的雄伟宏阔的气势。 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初见泰山的兴奋、惊讶之情。? 造化钟神秀, 阴阳

文档评论(0)

229997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