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偶成朱熹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①不可轻。未觉②池塘
3.写作技巧分析。 怎样理解叙事、说理、抒情相结合,“理至情切”的表现方法? 明确: (1)“理至”:叙事议论条理清楚,环环紧扣,层层深入。 作者议论的基本路径是:①受辱——引决(士人应持的态度);②受辱——隐忍——完成伟大的事业(高尚的士人,如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等);③“我”(司马迁)受辱——学习前贤,选择隐忍——为了完成巨著《史记》。 这说明,对待受辱,引决不是唯一的处理方法,那要从生命的价值来认识,从“义”的深层意义去理解。作者一方面说要学习前贤,有忍辱负重的精神;一方面说如果自己受辱就去死的话,则不能完成著述《史记》的任务,一个人死的窝窝囊囊,无所作为,就失去了人生的价值,也就“轻于鸿毛”了。这个道理讲得清楚明白,环环紧扣,层层深入。当然,这并不是说,人不应该为“义”去死,而是从长远的意义上理解这个“义”的含义。 (2)“情切”:情感跌宕起伏,奔放而曲折。 全文情感真切,有时奔放激荡,豪情满怀;有时又回肠荡气,如泣如诉。第一段写受辱的痛苦时,说自己伏法死去,“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这抒发了他对社会不公的愤慨之情;写自己选择忍受侮辱时说:“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这里表现了他受辱的痛苦,悲切郁闷之情,溢于言表。第二段写出他为了完成伟大的巨著《史记》,“就极刑而无愠色”,“虽万被戮,岂有悔哉!”则又表现他豪迈激荡的情感。 第三段再一次回想自己受辱的痛苦,“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又好像看到他悲痛欲绝,如泣如诉的表情。 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表达十分流畅自然,文章情感忽而悲切,忽而豪壮,忽而又痛不欲生。这正如后人评价这篇散文时说,它“如山之出云,如水之奔壑,千态万状,变化于自然,由其气之盛也”(清·方苞)。 4.总结全文。 总结全文思路,我们可以看出:司马迁许多高尚士人一样,能正确对待受辱这件事,他能站在人生价值的高度,敢于正视现实,以非凡的忍耐精神,忍受住眼前的屈辱,并以超人的毅力,完成了巨著《史记》,给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表现了他崇高的人生理想,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作者字字血声声泪,也控诉了那个社会的不公和皇权的黑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A);屈原放逐,乃赋(B);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C);韩非囚秦,《说难》、(D);《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1.在A、B、C、D处填上文学作品名。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 【答案】 《春秋》 《离骚》 《吕览》 《孤愤》 2.本段文字论证的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了________的论证方法。 【解析】 要注意段落的首句为中心句。 【答案】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例证 3.解释下列实词。 (1)拘:______________ (2)厄:______________ (3)膑:______________ (4)发愤:______________ 【答案】 (1)被拘禁 (2)遭受厄运 (3)古代剔去膝盖骨的酷刑 (4)抒发愤懑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是判断句,应译出。关键词有“大底”“发愤”。 【答案】 (1)《诗经》三百篇,大都是圣贤们抒发愤懑而创作出来的。 (2)这些人都是心中抑郁不舒畅,不能实现他们的理想,所以叙述往事,启发后人。 练考题、验能力、轻巧夺冠 课前预习学案 课堂讲练学案 课后活页作业 工具 直面人生 栏目导引 偶 成 □ 朱 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①不可轻。 未觉②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注】 ①光阴:指时间。②觉:醒。 【鉴赏提示】 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晚年自称晦翁、遁翁。微州婺源 (今属江西)人。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任泉州同安县主簿。淳熙年间知南康军。宋光宗时曾知漳州、潭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