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客家文化传统之于法治梅州建设:利弊谈.docVIP

小议客家文化传统之于法治梅州建设:利弊谈.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议客家文化传统之于法治梅州建设:利弊谈.doc

小议客家文化传统之于法治梅州建设:利弊谈   摘 要:围绕广东梅州客家地区传统文化与当前的梅州法治建设分别做出分析,并提出初步对策,以期扬弃客家传统文化,迎接法治梅州时代的到来。   关键词:法治;客家;梅州;文化;传统   中图分类号:C912.8;D90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7-0176-02   自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后,中国全面规划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蓝图。自该《决定》出台以来,梅州市社会各界围绕法治梅州的建设以及梅州的客家文化传统进行了研讨和争鸣。结合梅州地区实际,刍议法治梅州,笔者做以下探讨:客家传统文化作为梅州地区的本土文化,是我们建设法治梅州绕不开的一套政治、社会和文化生态话语。客家传统对法治梅州建设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客家文化中传承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主要的,形成了重仁义、崇文重教、团队协作等一系列优良传统,对法治梅州建设起到推动力和助长剂的作用。这是主要的方面。同时,客家文化中还有一些封建迷信、重男轻女等消极思想,这些消极文化因素对法治梅州建设起着阻碍作用,应同时着力摒弃。   客家人及其先民的一部迁徙史、拼搏史,缔造出客家文化的精髓,形成了祖训家规、乐安天命、重视人情、聚而不偏、持而不狭、男女有别等客家文化传统。这些文化传统有其历史上的合理性,也有其现实的不合时宜之处。   “公生明、廉生威”、“取舍分明真学问”等等,都是客家地区流传千百年的祖训家规。从中可以看出,这些家族不乏为官宦世家、书香门第,家训内容涵括了遵纪守法、和睦亲邻、修身齐家等传统人文精神,在长期的乡村治理中发挥了道德教化的重要作用。这些祖训家规里面蕴涵着客家先民朴素的法治观念。梅州是文化之乡,历史上“学而优则仕”的大家大户不胜枚举。我们建设法治梅州不妨就地取材,在剔除其封建糟粕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挖掘客家传统伦理文化中的有益成分,使其内化为法治梅州这座大厦的块块砖石。卢梭也曾说: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法律要发挥作用,需要公民对法律拥有信仰,祖训家规就是传统客家人的坚定信仰。我们挖掘祖训家规等客家传统伦理文化,并使其与法治梅州建设有机结合,以加强梅州地区法治文化建设,增强梅州地区公民的学法、懂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   梅州院士广场中心线上有碑刻《舆地纪胜》曰:“尝谓梅人无植产,恃以为生者,读书一事耳。”可见,梅州地区历史上耕读传家风气之盛。在未求得功名前,客家人赖以生存的就是田地耕种。事实上,梅州地区传统上就属于典型的山区农耕文明,跟商业文明“钱”字不离口,“利”字排第一,经济利益直接地摆在第一位是有所不同的,从事农耕的客家人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天上不会掉馅饼”。所以,形成了乐知天命、本分老实的脾性,不会“刀口上赚快钱”,为利益而铤而走险。在古代,客家先民这样的风土人情对统治者而言,可谓地地道道的顺民了。如今,我们建设法治梅州,也可以从客家人遵规守矩、老实本分的风土人情上得到裨益:梅州全市范围内社会治安良好,恶性及刑事案件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如今正在建设的法治梅州征程中公民个体遵规守矩、遵纪守法固然是值得提倡的,但与此同时,遵规守矩却不能等同于逆来顺受、听天由命,公民要懂得运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我国传统社会的朝廷固然有法律,然而民间的社会运行、社会治理上朝廷法律却常常是缺位的,社会之所以不至混乱,实则主要靠乡规民约、礼俗、“乡贤的调和”,正如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所描述的那样,“和事佬”的角色部分地取代了民事法律法规。梅州客家地区传承了古代中原的儒家思想并有所发扬光大,儒家思想有着重人际秩序、人情而忽视恪守原则的一面,体现在社会生活中就是普通公民会做出许多自以为合情合理却不合法的行为。比如,深夜里交通信号灯已经处于红灯状态了,见到没有车辆,于是有人过了马路,这在当事人那里属于“合乎情理”的行为,没有车辆也就不会被车撞到,为什么不能闯红灯?!另有部分行为甚至连合情也说不上,属于法盲式的随心所欲,例如,在人行道上开机动车,在机动车道上骑电动车、单车,没有观察前后左右的情况径直就往马路中间走…… 这反映了人们的生活规范方面法律还处于缺位状态,依然靠自我习得的人情事理来指导社会生活。据笔者所知,2014年11月中旬,广东省普法办首次通过网络对全省公职人员开展学法、普法活动,这种活动的长期化、日常化对公职人员法律素质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而有一本笔者称之为《梅州公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读本》的普及对普通公民法律观念的树立也是很有必要的。   客家人作为中国汉族的一大支系,是很有其内部凝聚力的,这与客家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