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居民自治筹资装电梯.doc
居民自治筹资装电梯
去年底,上海市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由居民自筹资金安装的电梯在普陀区怒江苑7号楼正式运行了。该楼居民自定方案、自我协商、各担任务,让曾经卡在“居民意见不同意”这一最大障碍上的老公房加装电梯项目成功实施,也给其他有心无力最终“半途而废”的居民楼指出了“不靠政府靠自己”的新路。
缘起:楼里的老人搬去他处
“我的母亲今年86岁了,从好几年前就行动不便,特别是走楼梯,对她来说几乎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家住普陀区怒江苑小区7号楼602室的朱红红曾经为母亲上下楼的问题焦头烂额。怒江苑小区建成于1998年,属于售后公房。7号楼的建筑格局为一梯两户,底层是车库,从一层半开始共有6层住户,总高7层。“不要说我母亲,我自己爬7层高,也只能慢慢来,途中休息一下,等到了家门口,总要喘上会儿。”朱红红说,每次母亲上下楼,都是让自己的儿子背着奶奶慢慢走,“后来实在是累得没办法了,只能狠狠心,把老人送去了敬老院。” 居民自治观念的改变远比一两部电梯的成功运行更有意义
2014年年初,住在五楼的邻居陈雅薇告诉朱红红,她的父亲因为爬不动楼只能去别人家住。而整栋7号楼12户人家中,60岁以上的老人占了七成,上下楼对他们来说已经成了一个很严峻且今后将更为凸显的难题。“听说市里有政策,支持老式公房加装电梯,我们能不能走走这条路?”朱红红和陈雅薇一拍即合,两个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在得到一部分住户的响应后,决定为7号楼加装电梯。
感动:楼内居民百分百支持
为多层老式公房加装电梯到底有多难?早在十年前,上海就已有媒体呼吁尽快将加装电梯摆到政府的议事日程上来,以应对汹涌而来的深度老龄化浪潮。这些年来,住房、消防、绿化等相关职能政府部门召开了无数次协调会,最终明确了老式公房加装电梯的流程和法律依据,在政策层面上为该项目的推进奠定了基础。考虑到居民自筹资金困难等实际情况,2012年,市老年基金会等联系了电梯生产厂家,免费向静安、普陀、浦东新区等地的7幢多层住宅赠送电梯,但最终仅有两幢成功装上了电梯。
加装电梯究竟难在何处?这些年来尽管有很多老年居民为上下楼所苦,要求加装电梯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有的老专家甚至设计好了安装图纸、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支持,仍功亏一篑。“2011年,上海市发布《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的指导意见》,要求增设电梯需经过所在幢房屋的全体业主同意;涉及占用小区土地或专有部位的,应当征得相关权利业主2/3以上同意。很多没有装成功的其实都是卡在这里,居民无法达成一致意见。”上海市老年学学会秘书长孙鹏镖说,一楼的居民不需要使用电梯,而其他楼层的居民由于人口数量、年龄、经济条件等不同,对电梯的实际利用诉求也各不一致,因此,意见很难统一。一旦这道坎迈不过去,接下来的一切方案就都落了空。
但朱红红和陈雅薇却很幸运,7号楼里的居民心都在一起。“人家都说,我们能装上电梯是奇迹。但我觉得,成功的关键是楼里每户人家的支持。”朱红红由衷地说。2014年3月20日,7号楼就加装电梯事项进行了第一次意愿征询,楼内12户居民全部同意。101室和102室的住户尽管不需要乘用电梯,如电梯安装成功也会对楼道的通风、采光等产生一定影响,但当朱红红把征询单送上门的时候,他们二话不说就勾了“同意”。他们说,将心比心,楼上邻居爬楼梯那么苦恼,装电梯应该支持。7号楼的楼组长、202室的户主李兆清因工作关系常驻外地,接到朱红红的电话后,不仅一口应允,还自告奋勇担任项目组组长,平时经常打电话回来出谋划策,每周则必定回一次上海了解进展如何。201室的业主王女士由于丈夫患病,为补贴丈夫看病的费用,将在怒江苑的房屋出租,全家则租住到费用更便宜的郊区。得知楼里要装电梯,她毫不犹豫答应出资,“让大家的日子都过得好一点,我怎能不同意?”
后来,楼上的居民商议要凑点钱给一楼的住户发一份“和谐奖”,感谢他们对加装电梯项目的无条件支持。“钱不算多,每户5000元,略表心意而已。但他们怎么也不肯要,说都是邻居,情谊无价。”朱红红说。
摸索:为了一个目标群策群力
为了促成加装电梯的事,7号楼成立了加装电梯项目组。朱红红那时刚刚退休,她推掉了返聘的工作,专门干起了办理申请、报批等最辛苦的“跑腿活儿”。和外界猜测的不同,7号楼里没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公务员的任何背景,就这样拿着一本政策开始了一个一个部门盖章的“马拉松跑”。
怒江苑所属的怒二居民区居委书记毛萍芬告诉记者,在整个加装电梯的过程,7号楼里的每一户家庭都承担着各自的任务。有的是管工程进度的,有的搞财务工作,有的专门跑职能部门,有的跑电梯厂商……所有的事情,都是居民们自己协商、开会讨论、拿出方案。居民们统计过,一年多来,大小会议开了40多次,每次都是在楼里某户居民家中就地摆开圆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