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机形成与培养.ppt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习动机形成与培养

学习动机形成与培养 思考题 你是否同意动机是后天学习的结果这一观点? 不同视角下的动机观有何关系? 自我效能感对个体归因有何影响? 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时,是从认知角度着手?还是从情感角度着手? 动机的性质 动机(motivation) 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使该一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一种力量。 动机的类別 1.生理性动机(physiological motivation) 个体身体上生理变化而产生內在需求,从而引起行为的动机。如,饥饿、渴、性等。 2.心理性动机(psychological motivation) 引起个体各种行为的內在心理原因。多由学习 而获得。如求学、求名、求利行为背后之心理 性动机。 学习动机  引起学生学习活动,维持学习活动,并导致该学习活动向教师所设定目标的內在心理历程。 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观 痛苦/快乐原则 人类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得到快乐及避免痛苦。 行为是由驱力所促动,而驱力则因生理上的需求而产生。如在个体行为表现时给予需求上的滿足,就会强化保留该行为。     有效的赞美原则 赞美是课堂上重要的强化物。 教师常犯错误: (1)不常赞美学生 (2)未依据学生实际行为而加以赞美 行为主义学习动机观局限所在 1.重外部控制较难培养学生的求知热情 2.手段目的化的结果可能有碍学生人格发展 趋奖避罚的心态 短暂的功利取向不利于学生产生迁移 人本主义的学习动机观  人性成长发展的基本內在原动力。 人是永远有动机的;人在任何时刻都不会沒有动机。谈到人的动机之有无时,只能说某些人对他所面对的不想做的事缺乏动机(而对其他的事仍有动机)而已,但不能说他沒有动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need-hierarchy theory)   (1)生理需求  (2)安全需求  (3)隶属与爱的需求 (4)自尊需求 (5)知的需求 (6)美的需求 (7)自我实现的需求   成长需求                              基本需求 1.主要观点 (1)需求有高低之分、前后之別;只有低一层次 需求获得滿足之后,高一层次的需求才会产 生。 (2)基本需求又称匮乏需求。因为这些需求的驱动作用,是发生在生理感官的需求有所不足时。 (3)成长需求又称衍生需求。因为这些需求之所以能引导行为是由于我们追求自我成长的傾向。 成长需求的特征:需求強度因获滿足而增強 2.两大需求的交互作用 (1)基本需求是成长需求的基础;成长需求对基本需求则有引导作用。 (2)学习动机属于求知需求。求知需求的产生于基本需求是否滿足。 3.自我实现中的高峰体验  (1)自我实现:个体皆有与生俱来的特殊潜力,使 个体得以展现潜力的內在心理历程。 高峰体验:个人自我追寻到自我实现之前的一 种喜悅感。 (2)自我实现是多种需求连续滿足后出现的心理需求。 (3)自我实现需求是最重要的,因为决定个体行为者,就是自我实现需求。 (4)自我实现是一种过程,而非一种状态。自我成长是我们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时,所必然经历的重要部分。 需要层次论在教育上的涵意 1.缺失需求是成长需求的基础  只有先对成长中个体给予良好的教育环境, 使其各种缺失性需求均各获得滿足之后,个体才会自发性的继续成长。 2.教育历程的因果关系   因:经由教育环境使个体获得缺失性需求的滿足 果:个体自行负责且自由选择地从成长需求中追寻自我实现 学习动机的认知论 学习动机是介于环境(刺激)与个人行为(反应)之间的一个中介历程。是学习者个人对学习事物的一种看法;因看法而产生求知的需求。 归因论的形成 Heider的社会知觉理论 Rotter的控制点(locals of control) Weiner的归因论 Heider的社会知觉理论 人们具有理解世界和控制环境这样两种需要,这两种需要得到满足的最根本手段就是了解人的行为的原因,并预言人们将如何行为。 行为的原因或者在于环境,或者在于个人。如果把行为的原因归于环境,则个人对其行为结果可以不负什么责任。如果把行为的原因归于个人,则个人对其行为结果应当负责。 Rotter的控制点(locals of control) 人和环境之间相对关系的一种看法。 内控:一个将控制点定位于内部的个体会认为成功或失败是由于自己的努力或能力造成的。(自我效能感) 外控:一个将控制点定位于外部的人则倾向于认为运气、任务难度、他人行为等因素导致了自己的成功与失败。 具有相对性:控制点会随着某些具体的活动与情形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Weiner的归因论 1.又称自我归因论或成败归因

文档评论(0)

文档精品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03200221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