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检察机关电子证据取证鉴定的队伍、平台与机制建设.docVIP

浅谈检察机关电子证据取证鉴定的队伍、平台与机制建设.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检察机关电子证据取证鉴定的队伍、平台与机制建设.doc

浅谈检察机关电子证据取证鉴定的队伍、平台与机制建设   摘 要 刑事讼诉法将电子证据定义为刑事司法证据的类型之一,电子证据逐渐在检察机关侦查案件、证明事实和支持公诉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况是检察机关电子证据取证、鉴定等业务发展还不健全,基础建设还不完善。本文从基层检察机关工作实际出发,针对在电子取证业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浅谈电子证据业务的队伍、平台、机制建设,为检察机关电子证据业务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 检察机关 电子证据 取证 鉴定   中图分类号:D92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0.146   目前中国新刑事诉讼法已单独将电子证据列为一类新的证据形式,电子证据的法律化必将成为检察机关监督权利运行和反腐败的一大利器。但是检察机关对于电子证据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业务体系,在业务理论、队伍组成、平台建设、机制建设上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检察机关要将电子证据合理使用,符合时代和法律的要求,完善电子证据业务的基础建设和理论建设是当务之急。   一、检察机关关于电子证据业务的现状   2013年1月1日起实施的《刑事讼诉法》中第48条第2款规定,证据包括:(一)物证;(二)书证;(三)证人证言;(四)被害人陈述;(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六)鉴定意见;(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由最高检下发的《人民检察院电子证据鉴定程序规则》对电子证据进行了概念定义、委托鉴定规则等。但检察机关要寻求法律对电子证据取证收集、检验、鉴定等具体主体、程序及标准规定,基本上“无法可依”,在此情况下,检察机关应当借鉴已经存在的电子证据业务经验,在不断完善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实践。   二、运行电子证据业务存在问题   2009 年 4 月高检院下发了《人民检察院电子证据鉴定程序规则(试行)》,该规定对于电子证据鉴定程序进行了规定,但并未对电子证据的提取行为、数据恢复、鉴定分析制定统一的标准与规范。在此文中,笔者着重从人员组成、平台建设、机制完善三个方面提出关于检察机关施行电子证据业务现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人员组成问题   1.电子证据取证意识薄弱。检察干警在办理自侦案件搜集物证等证据时,往往缺乏电子证据取证意识,对电子通讯、存储和处理设备视而不见,或是对这些设备随意操作、查看数据,导致遗漏或遗失重要电子证据。   2.职责分工不明确。分析《人民检察院电子证据鉴定程序规则(试行)》,我们可以的总结出参与电子证据业务主要包括取证员、委托人、鉴定员。在基层检察机关,委托人应当是自侦案件承办人,但取证人与鉴定分析人员却没有明确规定具体职位及应具有的专业资格,取证人与鉴定人是否可以同一个人,鉴定分析人员是否可以是外部机构等,都需要进一步讨论。   3.专业技术水平落后。检察干警对电子证据取证、鉴定无统一规范认识,电子证据业务知识培训机会少,没有统一的电子证据取证、鉴定资格凭证,检察机关电子证据业务人员队伍不健全。   (二)平台建设问题   1.平台建设未拓展到检察基层。平台建设犹如点面建设,由于检察机关建设电子证据平台时间较短,平台建设落实到了面,却还未拓展到每个点,许多基层检察机关对电子证据业务没有全面认识,导致现在只有一些大案要案得以进行电子证据业务,有需求的基层案件还无法进行电子证据取证及鉴定。   2.平台建设未联系到相关团体。电子证据平台建设的理念为云平台建设,但云平台的不只包括检察机关内部资源共享,同时也应当包括对其他相关团体数据资源共享,以便提高自侦案件的办案效率。这里的相关团体包括通讯行业、银证行业、互联网服务行业团体等。   (三)机制完善问题   缺乏取证、鉴定统一标准规范。要使电子证据具有可采性,必须符合证据的一般原则,即合法、自愿、真实的原则。其中针对合法性原则,我国法律并未对电子证据取证、鉴定做出具体规定,这就要求在电子证据业务运行过程前,检察机关要先制定一个完整的、权威的、规范的标准。   三、加强电子证据业务基础建设   (一)电子证据业务队伍建设   1.队伍的建设模式。可以参照检察机关已经相对成熟的司法会计鉴定模式和法医鉴定模式。笔者认为,使用司法会计鉴定模式,即由据有电子证据取证、鉴定资格检察干警进行取证、鉴定,可以降低司法成本、提高办案效率,是司法电子证据取证、鉴定的首选模式。   2.队伍的人员组成。由取证员、鉴定员组成,部分无法落实电子证据业务专业人员的基层检察机关,建议任命电子证据业务联络员。   (1)取证员、鉴定员:必须有国家或司法机关认定的电子证据专业资格,对于人员不足的基层检察机关,取证员和鉴定员可以是一个人。同时基于司法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