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滇西北山加铜矿区水文地质条件评述.doc
滇西北山加铜矿区水文地质条件评述
[摘要]维西县位于云南的西北部,地处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之腹地,文章综合研究了维西山加铜矿区的地质、矿体产出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铜矿体主要产于侏罗系上统(J2+3)和白垩系下统景星组(K1j)地层中,区内断裂构造发育。矿区地下水为碎屑岩裂隙水型,富水性较弱,矿区地下水对铜矿的开采影响不大。
[关键词]山加铜矿;地质特征;水文条件;云南维西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0187
1地质背景概述
滇西北的维西县,地理条件优越,地处三江成矿带,各类资源丰富[1]。在地理位置上,山加铜矿位于维西县维登乡南西160°方向,滇西横断山脉中段;在大地构造上,山加铜矿区位于唐古拉-兰坪-思茅褶皱系的中段,属兰坪-思茅褶皱带的云龙-江城褶皱束的西北端[2][3][4][5]。
2矿区地质概述
21地层
区内出露的主要地层有侏罗系中统花开左组(J2h),上统坝注路组(J3b)和白垩系下统景星组(K1j)。
侏罗系中统花开左组分两段,一段二亚段(J2h1-2)分布于矿区东南部,岩性为:紫红、浅灰-浅灰绿色薄-中层状的泥岩、粉砂岩夹钙质泥岩、泥质灰岩、泥质石英砂岩。二段一亚段(J2h2-1)分布于矿区东南部,岩性为:紫红、浅紫灰色中-厚层状泥质石英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底部为紫红色中厚层状砾岩夹含砾长石石英砂岩;二段二亚段(J2h2-2)分布于矿区的东部,岩性为:上部主要为灰色、深灰色中厚层状泥质灰岩、灰岩夹泥岩、泥质粉砂岩;下部主要为浅灰绿、浅灰、紫红色薄~中层状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石英砂岩夹钙质泥岩。
侏罗系上统坝注路组:分布于矿区的中部。岩性为:紫红色薄-中厚层状石英砂岩、杂砂岩夹紫红色砂砾岩、泥质粉砂岩及少量泥岩。
白垩系景星组第一段分布于矿区西部,岩性为:紫红、灰白色中-厚层状石英砂岩、粉砂岩夹紫红色泥质粉砂岩、泥岩。
22构造
区内总体构造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为北北西-南南东走向。其主要构造表现为断裂和褶皱。
(1)断层
勘查区内有4条断层(北北西向F3,北西向F2、F5,北东向F4),主要控矿断层为F2、F3和F5。
F2断层位于勘查区东南部,走向北西300°,倾向南西,倾角45°,为一逆断层。长约1km,东南端延伸出区外。断层有宽5m左右构造破碎带。
F3正断层贯穿矿区东部,呈近北北西-南南东走向,倾向南西西,倾角50°-70°,长约13km。断层两侧均为中侏罗统花开左组(J2h)岩层,西侧花开左组第二段第一亚段(J2h2-1)岩层被错南移平距100-160m。
F5正断层在勘查区中部,呈近北西-南东走向,倾向南西,倾角45°-60°,长约1km。断层两侧均为白垩系景星组第一段(K1j1)岩层。受断层动力作用影响,岩石破碎,石英脉及方解石团块弱-中等发育,破碎带宽4-12m。
(2)褶皱
区内褶皱主要为一向北开阔的向斜构造,向斜轴呈近南北走向。向斜核部为白垩系景星组第一段(K1j1)地层,向斜东翼地层出露相对完整,由核部向东依次出露地层为侏罗系上统坝注路组(J3b)、侏罗系中统花开左组二段二亚段(J2h2-2)、花开左组二段一亚段(J2h2-1)及花开左组一段二亚段(J2h1-2),岩层倾向均为近西-北西西向,倾角30°-50°。
(3)围岩蚀变
围岩主要为石英砂岩、泥岩及钙质泥岩,围岩见方解石化、硅化、褐铁矿化及褪色现象。
23岩浆岩
区内无岩浆岩出露。
3水文地质特征分析
31地形、水文与气候
矿区所处区域水文地质单元,属滇西复杂岩类纵谷山原水文地质区,维西-思茅高山中山峡谷红层水文地质亚区,德钦维西高山峡谷(岩浆岩碎屑岩)裂隙水小区。
勘查区位于滇西横断山脉中段,澜沧江谷地东坡,属三江并流区的澜沧江水系,澜沧江从勘查区西外侧由北向南流出。为构造侵蚀地貌,属滇西纵谷山原区的北段高山中山峡谷亚区。地形特点为高山峡谷地形,澜沧江河谷呈“V”字形,尾部呈箱形,江西为碧罗雪山的东麓,江东为云岭山脉的西麓,高低悬殊,山坡陡峻。勘查区地势中部高,东西两侧低,山脉主体呈南北走向。
勘查区属澜沧江流域,西外侧为澜沧江,南东外侧为碧玉河,碧玉河平均水流量约10m3/s,碧玉河流及多条常年溪流和季节性溪流顺坡而下注入澜沧江,澜沧江水年平均流量约280亿立方米,最枯月平均流量约200m3/s。
32岩层的富水性
根据含水层组富水性评价指标,本区含水层组属富水性较弱的碎屑岩裂隙含水层、富水性弱的碎屑岩裂隙含水层。
富水性较弱的碎屑岩裂隙含水层:
(1)中侏罗统花开左组一段二亚段泥岩、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