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马哲选择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第小题1分,共40分)在第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2、“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意识能动性的观点是( )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
C.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
3、物质的本质特性是( )
A.客观实在性 B.实物性 C.结构性 D.可分性
4、所谓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
A.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的桥梁
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内容是主观的 D.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
5、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
A.认识世界多样性的统一 B.认识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
C.一切从实际出发 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
6、一切依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 )
A.把外因作为事物变化根据的形而上学观点 B.否认主观能动性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C.右倾机会主义的“唯条件论观点 D.关于联系条件性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7、“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8、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 )
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 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
9、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 )
A.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B.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曲折性
C.既肯定又否定 D.既前进又倒退
10、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11、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 )
A.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法 D.归纳演绎方法
1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13、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
A.产品的分配形式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14、杰出人物的产生是( )
A.纯粹是必然的 B.纯粹是偶然的
C.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D.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
15、“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
A.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B.宿命论的历史观
C.唯意志论的历史观 D.循环论的历史观
1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
A.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 B.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古希腊素朴唯物主义哲学
1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8、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的。这说明( )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 B.必然性可以转化为偶然性
C.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向质变转变的过D.事物发展是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
19、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 )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20、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2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