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 姓名:伊耆(yī qi ),姜 别名:炎帝,神农氏,烈山氏 地区:湖北随县 籍贯:湖北随县 生辰:古历四月二十六日 神农氏,即炎帝,远古传说中的太阳神。传说炎帝神农,人身牛首,三岁知稼穑,长成后,身高八尺七寸, 龙颜大唇。《神农本草经》即是依托他的著作。 神农氏又称炎帝, “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lěi sì) ,教民农作”成为农业的始祖。p4 ①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②农耕(农业)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 ③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 二、古代农业 耕作方式的演变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1.原始社会: ①刀耕火种(西汉,中国南方仍用) ②“石器锄耕”(耜耕)▲耒、耜出现。两者都是松土工具 耕作技术的演进 远古社会或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土地公有 夏商周奴隶社会:井田制 土地国有 3.春秋战国:鲁国的初税亩,井田制瓦解;秦国商鞅变法废井田,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封建土地私有制 4.魏晋南北朝,隋、唐初:均田制 5.唐中期:均田制瓦解,土地兼并严重 6.清:更名田 (1)含义: 古代王朝强制民众承担的无偿劳动,成为许多大型土木工程得以成功营建的基本条件。 (2)范围: ①公共工程 水利、交通、国防、城建等 ②为满足统治者奢侈消费需要而组织的工程 宫室、陵墓等 (二)水利建设——中国古代治水举要 1、著名人物: 大禹、西门豹、李冰、王景 2、著名水利工程: 春秋:吴王夫差-邗沟;楚相孙叔敖—芍陂 战国:李冰-都江堰;郑国-郑国渠;秦国-灵渠 (3)汉代:关中“井渠法”-坎儿井;漕渠、白渠、六辅渠;东汉王景对黄河的治理 (4)隋朝:京杭大运河(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渠)史上最早最长的运河。 (5)唐:设渠堰使官职 (6)北宋:王安石变法:农田水利法,兴修大量水利工程 (7)元朝:会通河、通惠河贯通几大水系 3、农学水利著作: 《河渠书》《沟洫志》《农政全书》 (三)、灌溉工具 1、戽斗--东汉有记载 2、桔槔、辘轳—西周 3、翻车《后汉书》记有毕岚作翻车,三国马钧加以完善。 ①基本形态(或经济类型):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②主要内容:以种植业为主,家庭手工业为辅,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③耕作方式: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 ④基本模式:以户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的个体小农经济成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具有分散性、封闭性。 ⑤土地制度: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导,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赋税和徭役繁重 ⑥规模小,生产资料有限,难以扩大再生产(狭隘性),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较差,承受能力弱(脆弱性) 【以史为鉴】 当今中国农村人口膨胀,农民生活条件急需提高,如何处理好“三农”问题是中国社会走向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回顾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结合农业发展现状,谈谈你的看法和建议。 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前246年,秦王嬴政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在秦国开凿郑国渠。全长300余里,成为我国古代最大的一条灌溉渠道。 郑国渠遗址 汉代关中的井渠法 坎儿井是与我国横亘东西的万里长城、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齐名的我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是伟大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坎儿井是一种特殊的水源,古称“井渠”。 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干旱地取用地下水的一种渠道,主要分布在新疆东部博格达山南麓的吐鲁番和哈密两个地区。 两汉之际,黄河在魏郡地方夺汴河河道入海。公元69年,汉明帝任用杰出的水利工程家王景治理黄河。王景采取河、汴分治而又统筹兼顾的方案,使河不侵汴,各安其道。这次治河使桀骜不逊的黄河安流将近800年。后人因此赞扬说:“王景治河,千载无患”。 王景治河 东 汉 王 景 黄河在河套平原 人力翻车:东汉末年(手摇、脚踏) 牛转、水转翻车:宋代 4、立井水车(北方)、高转筒车(南方):隋唐五代 5、风力水车:明清 戽(hù)斗是古代最常见的提水器具,在木桶、柳条筐系上绳子,两人相对而立,用手牵拉绳子,从低处戽水上岸。 桔槔 辘轳 翻车,又名龙骨水车,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农业灌溉机械之一。《后汉书》记有毕岚作翻车,三国马钧加以完善。 筒车 筒车 今日仍在使用的筒车 明清时期风力水车 六、影响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2)经济: (1)政治: ①国家是否统一 ②政局是否稳定(政治是否清明) ③统治者是否重视(改革或变法) (3)科技文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