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厦门大学各个校区思明校区鲁迅纪念馆:鲁迅先生曾于1926年9月至1927年1月在我们厦门大学任教,在厦大期间,开始住在生物学院三楼东南靠海的国学院,不久即迁居集美楼上左边第二间房。1952年集美楼被辟为鲁迅纪念室,后与鲁迅文物陈列室合并,成为厦门大学鲁迅纪念馆。厦门大学鲁迅纪念馆在福建厦门大学集美楼。这是目前国内唯一设在高校的鲁迅纪念馆。1926年9月4日至1927年1月16日鲁迅在厦门期间曾寓居于此。为了纪念鲁迅,学习鲁迅,厦门大学于1952年10月创设鲁迅纪念室。纪念室设于集美楼二楼原鲁迅先生在校任教时居住过的房间。1956年,为纪念鲁迅诞辰75周年,对原纪念室重新整理,并增设陈列室一间,陈列鲁迅在厦门的著作及有关资料,纪念室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宋庆龄亲笔题字。1976年10月,在全国各地鲁迅纪念馆的支持下,厦门大学对鲁迅纪念馆进行全面整修,补充大量从全国各地征集、复制来的照片和纪念文物,增辟了三间陈列室,纪念馆扩大到整层二楼的六个房间,并将鲁迅纪念室更改为鲁迅纪念馆,采用郭沫若先生的题字。1981年为迎接校庆60周年和纪念鲁迅诞辰100周年,1996年为纪念鲁迅到厦大任教70周年,1999年为迎接校庆80周年,纪念馆曾三次作了调整和布置。2006年,在“厦门大学走向世界”的校庆85周年活动中,为纪念鲁迅逝世70周年和到厦大任教80周年,在周海婴先生的支持及上海鲁迅纪念馆的大力协助下,鲁迅纪念馆再次进行整修和布置。 纪念馆现有5个展室,第一室简要回顾鲁迅的人生轨迹及思想历程;第二室陈列鲁迅在厦门时的历史文物资料;第三室是“鲁迅与许广平”专题展览;第二、三室是全馆的展出重点,也是有别于全国各馆的地方。第四室辟作纪念室,展有镇馆之宝——五幅1936年鲁迅先生逝世后厦门文化界举行悼念活动所用的挽联和挽幛;第五室为鲁迅故居,室内摆设按鲁迅当年居住时的原貌布置。校园规划馆:规划是建设的命脉,建筑是凝固的历史,规划与建筑是大学办学特色的鲜明体现。厦门大学自1921年创校以来,秉承陈嘉庚建设“世界之大学”的信念与“教育事业无止境”的远见卓识,以创一流、国际化、有特色的理念,规划建设“南方之强”学府。本馆呈现了厦门大学校园规划建设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展示了厦门大学在9000多亩的土地上一次又一次的历史跨越。厦大校史馆:厦门大学校史馆设在厦门大学的发祥地——群贤楼一楼,陈嘉庚纪念堂楼下,共有六个展室。整个校史馆共有展板100多个,近千张照片、图表,配以凝练的文字,全面反映了厦大建校85周年来的办学历程和成就。展示内容分“南强春秋”、“英才摇篮”、“科研重镇”、“走向世界”、“展望未来”五个部分。“南强春秋”重点展示厦大建校85周年来的历史沿革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社会各界对厦大的关心和支持;“英才摇篮”通过大量照片展现了厦大各个时期的学科特色、教学成就和人才培养规模;“科研重镇”用系列数据展示了厦大历年来所取得的重要科研成果、不断增强的科研实力,以及科技成果产业化所取得的成效。“走向世界”集中展示了厦大在对外合作与交流方面取得的成果。“展望未来”展示的是厦大在“十一五”期间的建设规划和2021年远景规划。整个展馆史料丰富,数据翔实,生动地展现了厦门大学建校92年来所走过的风雨历程,以及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发展和成就。人类博物馆: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著名博物馆(中国共有137所博物馆入选),也是中国大陆唯一的一所人类学专科博物馆。位于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大学内。1952年筹备,1953年3月正式开放。该馆有文物4575号 (每号1件或数十件不等),专用图书7110号(每号 1本或数十本不等)。陈列分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中外民族文物 3部分。人类的起源和发展部分陈列了从猿到人发展路线全景,有等身大的各阶段古人类模型、 原始社会生活全景、古人类和动物化石及复原像、马来亚洞穴的各地旧石器等。该馆现有七个展室和一个碑廊,共有近6000多号文物,包括旧、新/view/7198.htm石器时代、商周、/view/20236.htm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的/view/5164.htm文物,以及少数民族、闽南风俗、南洋民族的文物,还有从猿人到现代人进化的系列模型和碑廊。陈列品展示人类及其文化的进化,侧重展示中国东南区文化和南洋文化。其中,中国东南新石器时代的遗物反映了/view/2200.htm台湾与祖国大陆古文化的渊源关系。[2]该馆旧石器时代的文物和模型以华北为主。新石器的文物以中国东南为主,尤以闽台为要。其中,台湾圆山遗址的新石器、陶器为中国大陆的唯一收藏。东南亚和澳洲的新、旧石器是中国罕见的藏品。夏商周至隋唐五代的展品,主要有/view/31782.htm青铜器、铁器、/view/26698.htm货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