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技英语名词化隐喻_语篇功能和认知效果.docVIP

论科技英语名词化隐喻_语篇功能和认知效果.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科技英语名词化隐喻_语篇功能和认知效果

第 2 6 卷 第 2期 Fo reign Langu age and Literatu re V o.l 2 6 N o. 2 论科技英语名词化隐喻: 语篇功能和认知效果 郭建红 ( 湖 南 工 业 大 学 外 国 语 学 院 , 湖 南 株 洲 4 1 20 0 8 ) 提 要: 语法隐喻是语言表达的一种特殊形式, 名词化隐喻 则是语 法隐喻的 主要来 源, 通过一些 典型的 例子, 厘清 语法隐喻和名词化隐喻概念 、科技英语名词 化隐 喻的 语篇功 能、认知 效果等 相应 问题, 以期 提升 科技 文本的 翻译 质量。 关键词: 科技英语; 名词化隐喻; 语篇功能; 认知 效果 中图分类号: H 31 41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 74 - 641 4 ( 2 010 ) 0 2 - 00 76 - 0 3 O n N om in a liza t ion in E ST: F un ct ion s C ogn it ive E ffects GUO J ian 2h ong A b s tr ac t: G ramm at ica l m e taph or is an exp ress ion mod e wh i le n om in a lizat ion th e ma jor sou rce of such. T h is p ap er tr ies to u se typ ica l ex amp les to p rob e in to th e no t ion o f b o th. Bes id es, th e d is cou rse fu nc tions an d cogn it ive effec ts of n om in al ized m etapho r in E ST a re a lso d iscu ssed in th e h ope o f u pg rad ing the tran s lat ion qu al ity. K ey w o rd s: E ST; n om in al ized m etapho r; d iscou rs e fun ct ion; cogn it ive effects 隐喻研究 史可追溯 至古希腊 时代, 历经修辞 学、语义学、语 用学、认知科 学诸 阶段。受 西方影 响, 我国学者在隐喻认知科学和学科综合研究方面 热情方兴未艾, 论文大量发表, 涉及隐喻认知功能、 隐喻相似性、系统性、多重 性、隐喻语际 迁移、概念 隐喻、人际隐喻以及语篇隐 喻等。基于 此, 本文尝 试另辟蹊径, 探讨语法隐喻和名词化隐 喻概念、科 技英语名词化隐喻语篇功能及其认知效果问题, 以 期提升科技英语翻译质量。 11 语法隐喻和名词化隐喻 1. 1 语法隐喻 与明喻不同, 英语隐喻不借助词法 lik e 或 as, 而用隐藏或暗示, 以此物喻彼物。其表达命题: A 是 B。例如: ( 1 ) H e is a p ig. (他是一个肮脏、贪吃的人 ) 语法隐喻由系统功能语言学派提出来, 韩礼德 认为语言由语义、词汇语法和语音 三个层次组成。 隐喻是 意义表 达的变异, 隐喻 现象发生 在词汇层 面, 也发生在语法层面。语法隐喻不是用此词代替 彼词, 而是用此语法类或结构去代替彼语法类或结 构 (H alliday, 20 00 ), 两个类别 即一致式 ( cong ru en t form )和隐喻式 ( m etaphorical form )分别代表给定意 义的变异。一致式即 / 平白体 0, 或非隐喻性语言。 隐喻式与一致式对应, 是经过了 / 转义 0 的语言, 为 了回避一致式定义 不确定性, 韩礼 德以 / 土式 0 和 / 雅式0 来指称一致式和隐喻式 (郎天万, 1997 )。在 一致式中, 语义和语法范畴间存在 一种自然关系, 即用动词或动词组表示人类活动或客观事 物的动 作或过程, 用名词或名词组表示 参与者, 用形容 词 体现人和事物特征, 使词汇语法层的表层意义与话 语意义层的深层意义相同。然而, 语 言应用时, 由 于文体需要或其他原因, 这 种自然关系也会变化: 动词可转化为名词表示动作或过程, 形容词可转化 为名 词表示特 征; 动 词可转 化为连词 体现逻辑 关 系, 从而使词汇语法层的表层意义与话语意义层的 深层意义不一致, 这种变化称为隐喻式或语法隐喻 (江淑娟, 2 008 )。例如: ( 2) a. Th e b rake fa i

文档评论(0)

h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